每月首日發出,僅記錄當月所看的電影,心得則隨心情,若有貼出將做連結,但機率不大......
2013-11-01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
2013-11-04 Lockout 天外封鎖線
2013-11-08 Thor: The Dark World 雷神索爾 2 :黑暗世界
2013-11-15 Now You See Me 出神入化
2013-11-24 Johnny Mnemonic 捍衛機密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Wednesday, October 23, 2013
[音樂]The Bloody Beetroots
樂團: The Bloody Beetroots
國籍: 義大利
樂型: 電子浩室、舞曲龐克、新浪潮
公司: Dim Mak Records, Ultra Records, Sony Columbia
專輯: "Romborama" (2009), "Hide" (2013)
當代電子樂圈中有不少蒙面咖活躍其中,包括曾經介紹過生於加拿大、活躍於美利堅的 Deadmau5、聽到爛掉卻遲未動筆的法國電子樂組合 Daft Punk 等,這些獨立個體或組合樂團的成就和其經典都是能被電子樂迷記憶且朗朗上口的。至於 The Bloody Beetroots, 他們雖同為蒙面電音行列中的一員,卻是直到今年新輯推出才認識他們,然後無可救藥的對他們的囂張風格一見鍾情。
2006 年底產於義大利的 The Bloody Beetroots, 主要由核心成員 Sir Bob Cornelius Rifo 當家,並彈性地和其他成員共同組成。The Bloody Beetroots 是個會因應當下性質更動團名的奇妙電音組合,包括現場演出專用名 'The Bloody Beetroots LIVE'、'Bloody Beetroots - Death Crew 77',錄音室專用名則在 2013 年時將原本使用的 'The Bloody Beetroots DJ Set' 更改成 'The Bloody Beetroots'。除了團名會依性質不同而更動外,每個團名之下的成員也不盡相同。此外,核心成員 Rifo 也把團名 'The Bloody Beetroots' 當成自己的筆名使用。這種取名上的堅持,莫名給人一種他超愛 'Bloody Beetroots' 這個名稱的感覺。
之所以說 The Bloody Beetroots 是當代蒙面電音咖之一,是因為這組合的最大特色,就在於他們習慣在演出或出席公開場合時配戴猛毒(Venom, 蜘蛛人中的反派角色之一,具體形象可參考陶比版蜘蛛人 3 中的黑色蜘蛛人)面具,近幾年甚至為了因應現場演出,而在面具的眼部上做改裝,讓面具能透過無線接收的方式控制其 LED 效果,眩目程度和 Deadmau5、Daft Punk 等蒙面咖所玩的科技技術有得比較。
也因為 The Bloody Beetroots 從未公開示眾其真面目,所以樂迷幾乎無法得知他們的長相為何─至少 Deadmau5 會拿下頭盔、Daft Punk 在還沒變成賽伯人前也曾公開示眾過。幸好核心成員 Rifo 鎖骨上的刺青 '1977' 還能讓樂迷進行辨認。Rifo 曾表示,他的刺青除了表示自己的出生年份外,也是再現龐克搖滾正式成形的重要年份。不過即便拿下面具,Rifo 在拍照時還是很常抬手、拉旁人的長髮或著什麼東西,只為了用來遮住臉的一部分,這份堅持其實頗奇妙的。
曲風部份。由於受到 1980 年代龐克搖滾新浪潮之薰陶,The Bloody Beetroots 的曲風大致偏向電子浩室和舞曲龐克類型,擅長在電音旋律中夾帶各種舞曲或龐克元素,甚至會將一些義大利的地方歌曲或童謠收編進樂曲中進行翻玩(例如下面將介紹的 'You Promised Me')。The Bloody Beetroots 目前已推出 "Romborama" (2009) 和 "Hide" (2013) 兩張專輯,但若要論其電子浩室和舞曲龐克元素的飽滿程度,個人強烈推薦 "Hide" 這張專輯,其感知衝擊之強烈,簡直讓人能夠直接變身成為電音殭屍。
相較於 2009 年的 "Romborama", 更喜歡 "Hide" 這張最新專輯,以下就介紹這張專輯。
"Hide" 是 Rifo 於 2013 年推出的專輯,相較於前張 "Romborama", "Hide" 無論是在樂曲或是節奏安排上,皆比節拍碎裂的 "Romborama" 要來得完整許多,最令人雀躍的,是這張專輯的節奏衝擊感非常強烈,幾乎每首都能直衝心底、飆昇血壓,聽得當下整個只有「爽」字可形容。照慣例依舊分享下私心選曲。
'Spank' 音樂節奏棒得無以復加。不過舞蹈太現代了以至於看不懂在跳些什麼,也點出現代舞者的舞蹈終究需要語言或音樂等敘事形式來輔助詮釋的問題。
'The Furious' 首個成功捉住耳朵的作品!旁白腔調低沉渾厚,搭配上低調但華麗炫耳的節奏整個棒翻。
'Out of Sight' 面具跟著節奏瞬間點燈超爆笑,不過這 MV 讓人聯想到大陸一位視覺科技藝術家陸揚的錄像作品。因為影像有些衝擊性,所以不放影片,想看請戳這邊。
'Glow In The Dark' 第二首捉住耳朵的作品!這種低沉得蕩氣迴腸的作品總是貼人胃口。
'Rocksteady' MV 版的音準比專輯收錄版本要來得高上許多,且編曲用進更多電子樂元素,因此聽起來頗像在打電動,呣... MV 拍起來也差不多像在打電動。
'Volevo Un Gatto Nero (You Promised Me)' 第三首捉住耳朵的作品!一開始是聽不懂部分歌詞,後來一查才發現原來這首取材自 1969 年義大利國際童謠節的冠軍所演唱的童謠歌曲〈我本來想要隻黑貓〉(但怎麼一直給我大象鱷魚長頸鹿?),原曲由年僅四歲的歌手 Vincenza Pastorelli 所演唱(她長大後就走歪了的這點姑且略過不提),被 The Bloody Beetroots 翻玩後竟然能夠變成這麼帶感的舞曲,實在厲害。
原曲錄像在此。
國籍: 義大利
樂型: 電子浩室、舞曲龐克、新浪潮
公司: Dim Mak Records, Ultra Records, Sony Columbia
專輯: "Romborama" (2009), "Hide" (2013)
當代電子樂圈中有不少蒙面咖活躍其中,包括曾經介紹過生於加拿大、活躍於美利堅的 Deadmau5、聽到爛掉卻遲未動筆的法國電子樂組合 Daft Punk 等,這些獨立個體或組合樂團的成就和其經典都是能被電子樂迷記憶且朗朗上口的。至於 The Bloody Beetroots, 他們雖同為蒙面電音行列中的一員,卻是直到今年新輯推出才認識他們,然後無可救藥的對他們的囂張風格一見鍾情。
2006 年底產於義大利的 The Bloody Beetroots, 主要由核心成員 Sir Bob Cornelius Rifo 當家,並彈性地和其他成員共同組成。The Bloody Beetroots 是個會因應當下性質更動團名的奇妙電音組合,包括現場演出專用名 'The Bloody Beetroots LIVE'、'Bloody Beetroots - Death Crew 77',錄音室專用名則在 2013 年時將原本使用的 'The Bloody Beetroots DJ Set' 更改成 'The Bloody Beetroots'。除了團名會依性質不同而更動外,每個團名之下的成員也不盡相同。此外,核心成員 Rifo 也把團名 'The Bloody Beetroots' 當成自己的筆名使用。這種取名上的堅持,莫名給人一種他超愛 'Bloody Beetroots' 這個名稱的感覺。
之所以說 The Bloody Beetroots 是當代蒙面電音咖之一,是因為這組合的最大特色,就在於他們習慣在演出或出席公開場合時配戴猛毒(Venom, 蜘蛛人中的反派角色之一,具體形象可參考陶比版蜘蛛人 3 中的黑色蜘蛛人)面具,近幾年甚至為了因應現場演出,而在面具的眼部上做改裝,讓面具能透過無線接收的方式控制其 LED 效果,眩目程度和 Deadmau5、Daft Punk 等蒙面咖所玩的科技技術有得比較。
也因為 The Bloody Beetroots 從未公開示眾其真面目,所以樂迷幾乎無法得知他們的長相為何─至少 Deadmau5 會拿下頭盔、Daft Punk 在還沒變成賽伯人前也曾公開示眾過。幸好核心成員 Rifo 鎖骨上的刺青 '1977' 還能讓樂迷進行辨認。Rifo 曾表示,他的刺青除了表示自己的出生年份外,也是再現龐克搖滾正式成形的重要年份。不過即便拿下面具,Rifo 在拍照時還是很常抬手、拉旁人的長髮或著什麼東西,只為了用來遮住臉的一部分,這份堅持其實頗奇妙的。
曲風部份。由於受到 1980 年代龐克搖滾新浪潮之薰陶,The Bloody Beetroots 的曲風大致偏向電子浩室和舞曲龐克類型,擅長在電音旋律中夾帶各種舞曲或龐克元素,甚至會將一些義大利的地方歌曲或童謠收編進樂曲中進行翻玩(例如下面將介紹的 'You Promised Me')。The Bloody Beetroots 目前已推出 "Romborama" (2009) 和 "Hide" (2013) 兩張專輯,但若要論其電子浩室和舞曲龐克元素的飽滿程度,個人強烈推薦 "Hide" 這張專輯,其感知衝擊之強烈,簡直讓人能夠直接變身成為電音殭屍。
相較於 2009 年的 "Romborama", 更喜歡 "Hide" 這張最新專輯,以下就介紹這張專輯。
"Hide" 是 Rifo 於 2013 年推出的專輯,相較於前張 "Romborama", "Hide" 無論是在樂曲或是節奏安排上,皆比節拍碎裂的 "Romborama" 要來得完整許多,最令人雀躍的,是這張專輯的節奏衝擊感非常強烈,幾乎每首都能直衝心底、飆昇血壓,聽得當下整個只有「爽」字可形容。照慣例依舊分享下私心選曲。
'Spank' 音樂節奏棒得無以復加。不過舞蹈太現代了以至於看不懂在跳些什麼,也點出現代舞者的舞蹈終究需要語言或音樂等敘事形式來輔助詮釋的問題。
'The Furious' 首個成功捉住耳朵的作品!旁白腔調低沉渾厚,搭配上低調但華麗炫耳的節奏整個棒翻。
'Out of Sight' 面具跟著節奏瞬間點燈超爆笑,不過這 MV 讓人聯想到大陸一位視覺科技藝術家陸揚的錄像作品。因為影像有些衝擊性,所以不放影片,想看請戳這邊。
'Glow In The Dark' 第二首捉住耳朵的作品!這種低沉得蕩氣迴腸的作品總是貼人胃口。
'Rocksteady' MV 版的音準比專輯收錄版本要來得高上許多,且編曲用進更多電子樂元素,因此聽起來頗像在打電動,呣... MV 拍起來也差不多像在打電動。
'Volevo Un Gatto Nero (You Promised Me)' 第三首捉住耳朵的作品!一開始是聽不懂部分歌詞,後來一查才發現原來這首取材自 1969 年義大利國際童謠節的冠軍所演唱的童謠歌曲〈我本來想要隻黑貓〉(但怎麼一直給我大象鱷魚長頸鹿?),原曲由年僅四歲的歌手 Vincenza Pastorelli 所演唱(她長大後就走歪了的這點姑且略過不提),被 The Bloody Beetroots 翻玩後竟然能夠變成這麼帶感的舞曲,實在厲害。
原曲錄像在此。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