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首日發出,僅記錄當月所看的電影,心得則隨心情,若有貼出將作連結,但機率不大......
2012-08-08 Total Recall (1990) 魔鬼總動員
2012-08-09 The Deep Blue Sea 深海謎情
2012-08-11 The Bourne Legacy 神鬼認證 4
2012-08-11 The Dark Knight Rises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2012-08-12 Mission: Impossible 不可能的任務
2012-08-13 Mission: Impossible II 不可能的任務 2
2012-08-13 Mission: Impossible III 不可能的任務 3
2012-08-14 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 (Re)
2012-08-14 Dahmer 殺人魔達莫
2012-08-15 28 Weeks Later 28 週毀滅倒數
2012-08-16 Neo Ned 愛上耐德
2012-08-18 North Country 北國性騷擾
2012-08-19 Twelve and Holding 迷失的十二歲
2012-08-23 Take 致命傷害
2012-08-31 The Expendables 2 浴血任務 2
Tuesday, July 31, 2012
[音樂]3 Doors Down
樂團: 3 Doors Down
國籍: 美國
樂型: 另類搖滾、後油漬搖滾、硬蕊搖滾
公司: Universal Republic
專輯: 《The Better Life》(2000), 《Away From the Sun》(2002), 《Seventeen Days》(2005), 《3 Doors Down》(2008), 《Time of My Life》(2011)
來自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個名叫 Escatawpa 的小鎮,於 1998 年成立的樂團 3 Doors Down 以單曲 "Kryptonite" 打響知名度,至今已推出五張專輯。成員有主唱 Brad Arnold、主吉他手 Chet Roberts、 貝斯手 Todd Harrell、節奏吉他 Chris Henderson,以及鼓手 Greg Upchurch 五人。
聽 3 Doors Down 的音樂已有幾年時間,該團也是少數我會主動注意發片動向的搖滾樂團。一路聽下來,其所推出的五張專輯品質雖都保持在一定水準內,但要說個人最愛的,就非 08 年發行的同名專輯莫屬。不過這選擇是就專輯的整體結構而論,若論單曲就不一定是這張專輯居首了。
廢話不多說 (←最近文字精簡化到幾乎懶得打的地步),以下為各張專輯的不負責任選歌。
專輯: 《The Better Life》
年份: 2000
推薦: 'Kryptonite', 'Not Enough', 'By My Side'
基本上,無論是歌手或是樂團,其出道後的首張專輯我通常都不抱什麼期待,原因不脫因為才剛上舞台所以還有待磨練等待轉大人這樣,雖然樂壇人才濟濟偶爾會有幾個例外。不過 3 Doors Down 的第一張專輯?只能說它並不在上述的例外之列。不過打響知名度的 'Kryptonite' 確實值得一聽。
專輯: 《Away From the Sun》
年份: 2002
推薦: 'Here Without You', 'Dangerous Game'
若用攝影技術比喻,這張感覺整張都被打上了柔焦。在不對 tone 的情況下,這張便成了我最少碰的專輯。
專輯: 《Seventeen Days》
年份: 2005
推薦: 'Right Where I Belong', 'It's Not Me', 'Let Me Go', 'Father's Son', 'Here By Me'
第一曲目 'Right Where I Belong' 作為整張專輯的開頭很是亮眼,但之後的曲目旋律反而有種整體往下滑落的感覺。不過若要排名,這張是我次喜歡的專輯。
專輯: 《3 Doors Down》
年份: 2008
推薦: 'Train', 'Citizen / Solider', 'It's Not My Time', 'Runaway'
這張的推薦曲目雖然不多,但就整體性來說,這張因為曲目旋律安排上的平衡與整體感,讓它在我的排名上列為第一。
專輯: 《Time of My Life》
年份: 2011
推薦: 'Time of My Life', 'Round and Round', 'Heaven', 'Race for the Sun', 'Believer', 'The Silence Remains', 'Every Time You Go (Acoustic Version)'
說實話,我對這張專輯的感覺挺複雜的。雖然整張專輯編排很一致,歌曲也都好聽,但老覺得相較於之前的作品,這張專輯的旋律過浮,使人不大容易對歌詞甚至旋律有深刻印象。不過就單曲來說,值得推薦的倒是不少。
國籍: 美國
樂型: 另類搖滾、後油漬搖滾、硬蕊搖滾
公司: Universal Republic
專輯: 《The Better Life》(2000), 《Away From the Sun》(2002), 《Seventeen Days》(2005), 《3 Doors Down》(2008), 《Time of My Life》(2011)
來自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個名叫 Escatawpa 的小鎮,於 1998 年成立的樂團 3 Doors Down 以單曲 "Kryptonite" 打響知名度,至今已推出五張專輯。成員有主唱 Brad Arnold、主吉他手 Chet Roberts、 貝斯手 Todd Harrell、節奏吉他 Chris Henderson,以及鼓手 Greg Upchurch 五人。
聽 3 Doors Down 的音樂已有幾年時間,該團也是少數我會主動注意發片動向的搖滾樂團。一路聽下來,其所推出的五張專輯品質雖都保持在一定水準內,但要說個人最愛的,就非 08 年發行的同名專輯莫屬。不過這選擇是就專輯的整體結構而論,若論單曲就不一定是這張專輯居首了。
廢話不多說 (←最近文字精簡化到幾乎懶得打的地步),以下為各張專輯的不負責任選歌。
專輯: 《The Better Life》
年份: 2000
推薦: 'Kryptonite', 'Not Enough', 'By My Side'
基本上,無論是歌手或是樂團,其出道後的首張專輯我通常都不抱什麼期待,原因不脫因為才剛上舞台所以還有待磨練等待轉大人這樣,雖然樂壇人才濟濟偶爾會有幾個例外。不過 3 Doors Down 的第一張專輯?只能說它並不在上述的例外之列。不過打響知名度的 'Kryptonite' 確實值得一聽。
專輯: 《Away From the Sun》
年份: 2002
推薦: 'Here Without You', 'Dangerous Game'
若用攝影技術比喻,這張感覺整張都被打上了柔焦。在不對 tone 的情況下,這張便成了我最少碰的專輯。
專輯: 《Seventeen Days》
年份: 2005
推薦: 'Right Where I Belong', 'It's Not Me', 'Let Me Go', 'Father's Son', 'Here By Me'
第一曲目 'Right Where I Belong' 作為整張專輯的開頭很是亮眼,但之後的曲目旋律反而有種整體往下滑落的感覺。不過若要排名,這張是我次喜歡的專輯。
專輯: 《3 Doors Down》
年份: 2008
推薦: 'Train', 'Citizen / Solider', 'It's Not My Time', 'Runaway'
這張的推薦曲目雖然不多,但就整體性來說,這張因為曲目旋律安排上的平衡與整體感,讓它在我的排名上列為第一。
專輯: 《Time of My Life》
年份: 2011
推薦: 'Time of My Life', 'Round and Round', 'Heaven', 'Race for the Sun', 'Believer', 'The Silence Remains', 'Every Time You Go (Acoustic Version)'
說實話,我對這張專輯的感覺挺複雜的。雖然整張專輯編排很一致,歌曲也都好聽,但老覺得相較於之前的作品,這張專輯的旋律過浮,使人不大容易對歌詞甚至旋律有深刻印象。不過就單曲來說,值得推薦的倒是不少。
Friday, July 27, 2012
[電影]《Drive 落日車神》
片名: 《Drive 落日車神》
年份: 2011
類型: 犯罪 / 戲劇
導演: Nicolas Winding Refu
編劇: Hossein Amini, James Sallis
演員: Ryan Gosling... as Driver
Carey Mulligan... as Irene
Bryan Cranston... as Shannon
Albert Brooks... as Bernie Rose
Oscar Isaac... as Standard
Ron Perlman... as Nino
Kaden Leos... as Benicio
長度: 100 min
與其說《Drive》是部講述黑幫的暴力美學電影,倒不如說《Drive》是部導演精心用畫面調配,適合在午夜時刻聆聽的原聲帶。
獲得 2011 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項的《Drive》,敘述 Ryan Gosling 飾演的無名年輕人,白天在修車廠上班,偶爾客串電影的飛車特技車手,夜晚則接受各方聘雇(多為有預謀的搶匪),成為專門接送雇主的車手。他對雇主均提出相同的準則:犯案開始的五分鐘內,他都是雇主的人,不過一旦超過五分鐘,雇主就得自求多福。
這條職業準則讓年輕人得以安然過活,卻也令他的生活一成不變,直到他愛上鄰居 Irene 和她的孩子 Benicio,為了幫助 Irene 剛出獄的先生 Standard 還清獄中欠下的債務,他自願當車手幫忙搶當鋪,卻因黑道的黑吃黑導致 Standard 當場斃命,而間接收下黑道贓款的年輕人因此成為黑道追殺目標。為了保護 Irene 與孩子,年輕人毅然面對這些要他命的黑道份子。
我對 Ryan Gosling 這位演員其實很是陌生,在不曉得他演技水平的情況下,觀看時只以角色方面進行解讀。在導演的安排下,空洞、寂寞,是我對 Gosling 所詮釋的角色的第一印象。片中不斷為 Gosling 外套上的金色蠍子進行特寫,影射 Gosling 的角色就像蠍子一般,在面對多方威脅時,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先行下手以求保命。導演並未對 Gosling 角色的過去多作交代,觀眾只能從其他角色的口中知道年輕人是位修車技師,同時也是位駕駛技術高超的車手,除了三餐溫飽外別無所求,是個大隱於市的低調份子;但在夜晚,他又是專門接應犯罪份子的車手,無論受到多麼急迫的威脅,他都能冷靜地安全逃脫。
至於他給與雇主的五分鐘條件,分明就是他夠強才敢設立。這點在 Standard 被害身亡、年輕人被黑道份子夾擊追殺時,只見他眼也不眨的痛下殺手,那股瞬間飆升的狠勁不禁令人大呼過癮;但同時,他眼底的空洞就像是過去殺了不少人,而使此刻已是見怪不怪的樣子,令人感到詭異異常。
電影中,導演用了許多迷幻電音類的配樂作畫外音。剛開始不知道,還以為是影片音質的問題,聽了一陣後才猛然發覺這是漸進式的配樂。雖然故事並不新穎,但有了音樂的加持,讓這些畫面有了芝加哥午夜般、那種紙醉金迷卻又寂寞空虛的蕭瑟感,給人宛如聆聽了一張完整原聲帶般的愉悅。加上導演在拍攝上刻意逆向操作,許多諸如飛車、槍戰、互毆等火爆場景都被施以慢節奏處理,雖然動作緊湊度下降,但畫面背後的情感卻因而浮現,甚至有襯脫出色的效果,讓觀眾得以細細品味。
總結來說,這部黑幫電影有別於一般的商業片,值得細細品嘗。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年份: 2011
類型: 犯罪 / 戲劇
導演: Nicolas Winding Refu
編劇: Hossein Amini, James Sallis
演員: Ryan Gosling... as Driver
Carey Mulligan... as Irene
Bryan Cranston... as Shannon
Albert Brooks... as Bernie Rose
Oscar Isaac... as Standard
Ron Perlman... as Nino
Kaden Leos... as Benicio
長度: 100 min
與其說《Drive》是部講述黑幫的暴力美學電影,倒不如說《Drive》是部導演精心用畫面調配,適合在午夜時刻聆聽的原聲帶。
獲得 2011 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項的《Drive》,敘述 Ryan Gosling 飾演的無名年輕人,白天在修車廠上班,偶爾客串電影的飛車特技車手,夜晚則接受各方聘雇(多為有預謀的搶匪),成為專門接送雇主的車手。他對雇主均提出相同的準則:犯案開始的五分鐘內,他都是雇主的人,不過一旦超過五分鐘,雇主就得自求多福。
年輕人從不離身的外套,背後的金色蠍子影設他在大城市中的保命準則。
將手錶繫在方向盤上,謹守著給予自己的五分鐘準則。
這條職業準則讓年輕人得以安然過活,卻也令他的生活一成不變,直到他愛上鄰居 Irene 和她的孩子 Benicio,為了幫助 Irene 剛出獄的先生 Standard 還清獄中欠下的債務,他自願當車手幫忙搶當鋪,卻因黑道的黑吃黑導致 Standard 當場斃命,而間接收下黑道贓款的年輕人因此成為黑道追殺目標。為了保護 Irene 與孩子,年輕人毅然面對這些要他命的黑道份子。
年輕人將外套披在玩累了而熟睡的 Benicio 身上,顯示他其實也渴望這種平凡的家庭生活。
我對 Ryan Gosling 這位演員其實很是陌生,在不曉得他演技水平的情況下,觀看時只以角色方面進行解讀。在導演的安排下,空洞、寂寞,是我對 Gosling 所詮釋的角色的第一印象。片中不斷為 Gosling 外套上的金色蠍子進行特寫,影射 Gosling 的角色就像蠍子一般,在面對多方威脅時,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先行下手以求保命。導演並未對 Gosling 角色的過去多作交代,觀眾只能從其他角色的口中知道年輕人是位修車技師,同時也是位駕駛技術高超的車手,除了三餐溫飽外別無所求,是個大隱於市的低調份子;但在夜晚,他又是專門接應犯罪份子的車手,無論受到多麼急迫的威脅,他都能冷靜地安全逃脫。
他不抽菸,不喝酒,不嗑藥,最喜歡叼著根牙籤,與 Benicio 的初次見面禮也是一根牙籤。
至於他給與雇主的五分鐘條件,分明就是他夠強才敢設立。這點在 Standard 被害身亡、年輕人被黑道份子夾擊追殺時,只見他眼也不眨的痛下殺手,那股瞬間飆升的狠勁不禁令人大呼過癮;但同時,他眼底的空洞就像是過去殺了不少人,而使此刻已是見怪不怪的樣子,令人感到詭異異常。
眨眼間幹掉包夾他的黑道份子,空洞的雙眼與熟練的身手就像過去已幹掉不少人了似的。
威脅人時,冷靜之情襯托出的陰狠令人不寒而慄。
電梯中與 Irene 的吻彷彿訣別,但在她面前殺人後,年輕人眼中流露的神情卻像是乞求寬恕。
電影中,導演用了許多迷幻電音類的配樂作畫外音。剛開始不知道,還以為是影片音質的問題,聽了一陣後才猛然發覺這是漸進式的配樂。雖然故事並不新穎,但有了音樂的加持,讓這些畫面有了芝加哥午夜般、那種紙醉金迷卻又寂寞空虛的蕭瑟感,給人宛如聆聽了一張完整原聲帶般的愉悅。加上導演在拍攝上刻意逆向操作,許多諸如飛車、槍戰、互毆等火爆場景都被施以慢節奏處理,雖然動作緊湊度下降,但畫面背後的情感卻因而浮現,甚至有襯脫出色的效果,讓觀眾得以細細品味。
在晨光下刺死黑道大哥後,捂著被捅而破掉的腹部躺在車蓋上。
總結來說,這部黑幫電影有別於一般的商業片,值得細細品嘗。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Thursday, July 26, 2012
[影片]Matt Bomer in Glee 3.15 "Big Brother"
Glee 不算恥笑的第二彈。事因後知後覺的發現 Matt Bomer 竟也在 Glee 客串一角,這就無論多不愛也要挖來一睹丰采才行啊!
Matt 在裡頭飾演合唱團成員 Blaine 的演員哥哥 Cooper。故事大概就是哥哥 Cooper 從小就喜歡擺大哥姿態對年紀小很多歲的弟弟說教,讓 Blaine 對這等混蛋哥哥頗有怨言,但在 Blaine 的男朋友的鼓勵下,Blaine 終於用歌唱和哥哥和解 (這什麼超展開啊?)。
故事依舊芭樂滿天飛,所以只跳著看有 Matt 的部份。這集 Matt 唱了兩個段落,意外的不錯聽,此外他還很騷包的小跳了下舞,不過不曉得是否因弟弟被設定同性戀角色的關係,Matt 很多小動作都刻意流露出刻板印象中的同志娘味,雖然 Matt 本身是同性戀無誤,但這種稍帶刻意的詮釋,說實話還是挺令人反感的。
話說他的舞技之妙,令人不敢想像魔力麥克裡的表現會有多驚人 XD
以下為該集視頻。
Matt 在裡頭飾演合唱團成員 Blaine 的演員哥哥 Cooper。故事大概就是哥哥 Cooper 從小就喜歡擺大哥姿態對年紀小很多歲的弟弟說教,讓 Blaine 對這等混蛋哥哥頗有怨言,但在 Blaine 的男朋友的鼓勵下,Blaine 終於用歌唱和哥哥和解 (這什麼超展開啊?)。
故事依舊芭樂滿天飛,所以只跳著看有 Matt 的部份。這集 Matt 唱了兩個段落,意外的不錯聽,此外他還很騷包的小跳了下舞,不過不曉得是否因弟弟被設定同性戀角色的關係,Matt 很多小動作都刻意流露出刻板印象中的同志娘味,雖然 Matt 本身是同性戀無誤,但這種稍帶刻意的詮釋,說實話還是挺令人反感的。
話說他的舞技之妙,令人不敢想像魔力麥克裡的表現會有多驚人 XD
以下為該集視頻。
Part .1 "Hungry Like A Wolf / RIO"
Part. 2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Glee 3.15 "Big Brother" Behind the Scenes
Glee 3.15 Cooper Anderson's Audition Tape
Tuesday, July 24, 2012
[電影]《福爾摩斯:絲纏奇案》
片名: 《Sherlock Holmes and the Case of the Silk Stocking》
年份: 2004
頻道: BBC
類型: 犯罪 / 戲劇 / 懸疑 / 電視電影
導演: Simon Cellan Jones
編劇: Allan Cubitt
演員: Rupert Everett... as Sherlock Holmes
Ian Hart... as Dr. Watson
Michael Fassbender... as Charles Allen
長度: 99 min
《福爾摩斯:絲纏奇案》是 BBC 於 2004 年推出的電視電影。故事大概就是說一對變態雙生子殺人魔在倫敦到處找貴族女孩下手,而無力的蘇格蘭警場只好尋求 Holmes 的幫忙。因為實在普通到不用看大綱也能自己腦補出個大概來,所以就只記些看完當下的小小吐槽。
首先是選角部份。因為是 BBC 出品,所以選角外貌上都選得挺有英倫特色的,不是好多毛茸茸不然就是慘白得像剛出土,唯一看得上眼的演員當然還是法叔 only XD
這版的 Holmes 由 Rupert Everett 飾演,現實中他是位早已正式出櫃的同志演員。 Watson 則由 Ian Hart 飾演,毛茸茸得令人頭痛。
因為對角色的整體印象已被原著小說先入為主,因此這版的角色詮釋算是平平,沒有什麼亮點,且老覺得這版 Holmes 好弱雞,原著小說可是很能打的啊。至於法叔飾演的變態連續殺人魔,雖然表情從頭到尾都靜如止水,但當他綁架受害者並加以傷害時,臉上露出的突兀鯊魚笑容讓人不住眼睛為之一亮,可說是整部電影的最大亮點。
施虐時露出的鯊魚笑容變態至極,卻是劇情轉折的爆點與最大亮點。
敘事節奏上,感覺有些過慢。這點或許得歸咎於導演過於強調追查線索時的細節表現,而且多數畫面只使用演員的肢體表演,來告訴觀眾追查線索的過程。少了台詞、字卡與畫外音等的輔助,令整體畫面有些過於單調。
畫面拍攝上,真的得說太過強調細節了,倫敦大霧雖是倫敦特產之一,也是故事場景的一部份... 但也不用整個畫面都是大霧,讓觀眾連演員的影子也看不見吧?
整體來說,故事普通,角色詮釋尚可,就是畫面呈現與節奏控制上有些遺憾。
另外當然要說一下最愛的段落。當法叔飾演的幫兇雙子哥哥在監獄內被刑求時突然唱起歌,而在城市另一端準備宰人的兇手雙子弟弟也跟著唱了起來。這段表現得很有意思。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想寫些東西的電視而同 :p
[電影]《A Bear Named Winnie 黑熊維尼》
片名: 《A Bear Named Winnie 黑熊維尼》
年份: 2004
頻道: CBC (Canada)
類型: 戲劇 / 戰爭 / 電視電影
導演: John Kent Harrison
編劇: John Kent Harrison, John Goldsmith
演員: Michael Fassbender... as Lt. Harry Colebourn
Gil Bellows... as Col. John Barret
Jonathon Young... as Macray
長度: 90 min (切割成二集)
為了 Fass,拚死拚活的終於找全有字幕版並看完。因為已經有如此精闢至極的心得存在,這邊僅記些想法,當然也沒有截圖 XD
改編自真人真事,故事時間設定在一戰時期,英屬加拿大軍隊遠征英國之時。主要敘述一名加拿大獸醫軍官與一隻黑熊的生命故事,而這隻被喚作 Winnie 的黑熊也成為日後卡通「小熊維尼」的靈感來源。
雖然電影類型被歸為戰爭片,但因為主角是 Winnie,因此片長九十分鐘的戲裡,戰爭場面根本佔不到 5%。以下劇情敘述夾雜想法。
法叔飾演的 Harry Colebourn 是位隨軍獸醫隊的獸醫軍官,由於童年缺失 (非加拿大人,兒時便父親去世、母親改嫁、14 歲時過繼給住在加拿大的叔叔) 的關係,令他不大容易與人建立關係,但他天生的平易近人個性卻也令他對動物相當有一套 (小精靈無誤)。
因為戰爭即將開打,加拿大援軍便整軍前往港口準備搭船前往英國,獸醫軍隊也搭上運兵列車前往港口。在運兵列車中途靠站休息時,Harry 先是用他的魔法安撫一匹情緒失控的戰馬,接著在皮毛店遇見一隻即將被剝皮的小熊,為了救小熊,Harry 花了 25 英鎊買下牠,還向隊長硬拗小熊是獸醫隊的吉祥物,以避開不得攜帶寵物的軍規。在隊長爭隻眼閉隻眼的縱容之下,Harry 得以留下小熊,並以家鄉簡稱替小熊取名為「Winnie」。
接著,在部隊步行到港口的途中,Harry 遇見同個帳篷的戰友 Macray,這位年輕的前大學教授和 Harry 一同照顧 Winnie。然後,不是我要說,當這位前任教授出現時,腦中的迷雷達就開始瘋狂作響。由於是電視電影,所以分作上下集播放。上集大概就是看 Harry 與 Winnie 一直親來親去撲來撲去,而 Macary 則在一人一熊的背後看著他們打鬧邊發出慈母笑 ─ 這根本就是一家人的完美典範!
下集就正經多了。由於整個軍隊的副指揮官 Barret 命令獸醫隊將 Winnie 放生,但試了幾次 Winnie 總是有辦法找到路回家,因此 Harry 與獸醫隊的同袍們只好將 Winnie 塞進 Barret 的行李箱中偷渡上船,隨著軍隊一同到英國。但因軍隊已經正式進入英國戰場,即便是位於後方的軍醫部隊也有可能涉入火線。為了保護 Winnie 不受戰火波及, Harry 和 Macary 在早已知情的 Barret 的私下幫助下,將 Winnie 送到遠離戰場的倫敦動物園,Harry 在離去前承諾戰爭結束後,他將會回來帶 Winnie 回家。
不過戰爭卻一打就是四年,在敵軍一次進攻下,軍醫部隊遭受轟炸,不僅 Macary 陣亡,Harry 也因受傷而被送到後方陣線的軍醫院休養。但受到失去摯友的重大打擊,Harry 因此臥病在床,鎮日囈語著 Macary 與 Winnie 的名字。當面惡心善的長官 Barret 知曉後,便到倫敦動物園將長成巨熊的 Winnie 帶到醫院,讓牠與 Harry 相聚,而 Harry 也因此迅速康復。
最後戰爭結束,準備帶 Winnie 回家的 Harry 在動物園看見小孩們與 Winnie 的互動時,突然理解或許動物園才是 Winnie 的真正歸屬,因此他決定放手,讓 Winnie 繼續陪伴孩子們成長。
憑良心講,這部其實挺平淡的 (整個嗜血),不過看完後仍深深有種「與其擺在電影台,更應該放在國家地理頻道或動物星球才對。」的無良感。也因為很少看這類治癒人心的電影,所以有大半時間都在莫名大笑。
因為主題的關係,讓主角戲份集中在動物演員身上,但說實話,裡頭的熊演員演的實在不怎麼樣,好幾幕都看得出來是訓練員在鏡頭後操盤 (尤其是成熊),因此在與不受控的動物演員對戲時,演員們必須像是在與 CG 對戲一般獨自釋放情感。也因此在大笑的同時,深深覺得 Fass 現在的情緒醞釀 / 釋放能力根本就是從這部片練來的吧......
另外,電影結局在特寫小孩子與 Winnie 的互動時,也令人頭皮一陣發麻。那群小孩子被攝影特寫得超像摧殘動物生命的小惡魔!不禁讓人深深懷疑 Harry 究竟是哪隻眼看到 Winnie 很高興與小孩相處了?
總結來說,這部劇情普通,台詞尚可,敘事技巧也平平,但光看 Fass 和小熊一同玩耍賣萌就 CP 值破錶了 XD
發行 DVD 有收錄電影幕後花絮,主要談論訓練員如何讓小熊演員們乖乖聽話演出。Fass 的部份可從 05:00 開始看起,其中訓練員抱怨 Fass:「這傢伙比我們還要早來看小熊們,接著就整天黏著這些小傢伙,怎麼趕都趕不走!」,看到這段時突然覺得 Fass 真是個愛動物的好男人 XD
《A Bear Named Winnie》幕後花絮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想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p.s.s. 飾演獸醫隊菜鳥士兵 Taylor 的演員 Aaron Ashmore,之後跑去頻道 Syfy 製作的夏季影集《Warehouse 13》S4 (2011) 飾演探員 Steve Jinks,但季終就悲催的掛掉了 (默)。
Monday, July 23, 2012
[照片]Jeremy Renner shoot for "THR"
斑比硬漢 Jeremy 為宣傳八月檔期電影《The Bourne Legacy 神鬼傳承》,接受雜誌《The Hollywood Reporter》四月號的訪問與拍攝。因為時間有點久遠,這邊只放上照片,訪談就請自行順藤摸瓜過去看囉。
來源: The Hollywood Reporter & Google 大神,後面幾張角落沒有浮水印的是包滿意大圖。
來源: The Hollywood Reporter & Google 大神,後面幾張角落沒有浮水印的是包滿意大圖。
Friday, July 20, 2012
[影集]Strike Back
劇名: 《Strike Back 反擊》
類型: 動作 / 戲劇
頻道: Sky (UK, S1) / Cinemax (US, S2 - )
演員: Richard Armitage... as John Porter
Andrew Lincoln... as Hugh Collinson
Jodhi May... as Layla Thompson
Shelley Conn... as Danni Prendiville
時間: 2010 -
由英國前 SAS 部隊成員 Chris Ryan 撰寫的系列著作改編而成的《Strike Back》,原是英國頻道 Sky 以迷你劇形式製播的影集,之後因美國頻道 Cinemax 看好其故事發展性而買下拍攝版權,並接續英版第一季故事繼續製播下去。目前第三季即將在美播出 (2012.08)。由於目前只看完第一季,所以這邊就純介紹第一季。
《Strike Back》描述一名英國特種部隊成員 John Porter 在一次救援行動中,因另名成員 Hugh Collinson 使用他的槍枝誤殺另外三名隊員,導致行動雖然成功,卻也令軍隊名譽大受傷害。在 Collinson 刻意隱瞞真相之下,Porter 不僅被軍隊處以不榮譽退伍的處分,他也將同袍的死歸咎於自己對情勢的判斷錯誤,因而放棄自己。
八年後,一名在伊拉克的戰地記者被當地恐怖份子所俘,她在情急之下拍攝到一名恐怖份子的面貌,並將之傳回英國的新聞總部。當這張照片在全國播出時,Porter 辨識出這名恐怖份子正是他在八年前那場救援行動中作出令他後悔不已的判斷的原因。為了替死去同袍報仇,Porter 於是向已成為 MI6 第廿組 (特種部隊救援小組) 負責人的 Collinson 要求讓他加入這次救援行動......
就劇情來說,《Strike Back》和《24》根本就是同個模子出來的,除了不斷的人質救援,就是官僚間的爾虞我詐,更不用說主角 John Porter 和 Jack Bauer 一樣,根本就是威能全開、打不死到令人傻眼的地步。只不過《Strike Back》較《24》更為精短緊湊,不至於讓人連續拚肝 24 小時,第一季英版為兩集一個事件,六集結束一季;第二季美版則改成單元形式,一集一個事件,十集結束一季。
由於本身喜好的關係,《Strike Back》我只能說還好。不過喜歡《24》的朋友可不妨試著靠《Strike Back》撫慰 Jack Bauer 大叔退休的遺憾。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視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類型: 動作 / 戲劇
頻道: Sky (UK, S1) / Cinemax (US, S2 - )
演員: Richard Armitage... as John Porter
Andrew Lincoln... as Hugh Collinson
Jodhi May... as Layla Thompson
Shelley Conn... as Danni Prendiville
時間: 2010 -
由英國前 SAS 部隊成員 Chris Ryan 撰寫的系列著作改編而成的《Strike Back》,原是英國頻道 Sky 以迷你劇形式製播的影集,之後因美國頻道 Cinemax 看好其故事發展性而買下拍攝版權,並接續英版第一季故事繼續製播下去。目前第三季即將在美播出 (2012.08)。由於目前只看完第一季,所以這邊就純介紹第一季。
《Strike Back》描述一名英國特種部隊成員 John Porter 在一次救援行動中,因另名成員 Hugh Collinson 使用他的槍枝誤殺另外三名隊員,導致行動雖然成功,卻也令軍隊名譽大受傷害。在 Collinson 刻意隱瞞真相之下,Porter 不僅被軍隊處以不榮譽退伍的處分,他也將同袍的死歸咎於自己對情勢的判斷錯誤,因而放棄自己。
八年後,一名在伊拉克的戰地記者被當地恐怖份子所俘,她在情急之下拍攝到一名恐怖份子的面貌,並將之傳回英國的新聞總部。當這張照片在全國播出時,Porter 辨識出這名恐怖份子正是他在八年前那場救援行動中作出令他後悔不已的判斷的原因。為了替死去同袍報仇,Porter 於是向已成為 MI6 第廿組 (特種部隊救援小組) 負責人的 Collinson 要求讓他加入這次救援行動......
就劇情來說,《Strike Back》和《24》根本就是同個模子出來的,除了不斷的人質救援,就是官僚間的爾虞我詐,更不用說主角 John Porter 和 Jack Bauer 一樣,根本就是威能全開、打不死到令人傻眼的地步。只不過《Strike Back》較《24》更為精短緊湊,不至於讓人連續拚肝 24 小時,第一季英版為兩集一個事件,六集結束一季;第二季美版則改成單元形式,一集一個事件,十集結束一季。
由於本身喜好的關係,《Strike Back》我只能說還好。不過喜歡《24》的朋友可不妨試著靠《Strike Back》撫慰 Jack Bauer 大叔退休的遺憾。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視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Wednesday, July 18, 2012
[照片]Michael Fassbender shoot for "W"
大抵上就是又看見新照片,於是又立馬抽風開啟瘋狂右鍵模式。鑒於法鯊這兩年的作品之好令他的知名度暴增成長,所以這邊就不對他多做介紹,只單純放照片。
以下是法鯊為雜誌《W》拍攝、目前挖得到的共三期照片。對於開啟我抽風模式的 2012 八月號,網友評論人體發電機法鯊根本已進入發情野獸模式,與女王莎莉的氣場一結合簡直熱火無上限 www 另外,據說八月號另有雜誌沒放上的照片數張未釋出... 搔得人心癢癢啊!
圖源: Just Jared 和其它忘了的來源。
部份為大尺寸照,有找到其他的再補上 (前提當然是若我有想勤勞)。
Apr. 2011 - Michael Fassbender & Mia Wasikowska
以下是法鯊為雜誌《W》拍攝、目前挖得到的共三期照片。對於開啟我抽風模式的 2012 八月號,網友評論人體發電機法鯊根本已進入發情野獸模式,與女王莎莉的氣場一結合簡直熱火無上限 www 另外,據說八月號另有雜誌沒放上的照片數張未釋出... 搔得人心癢癢啊!
圖源: Just Jared 和其它忘了的來源。
部份為大尺寸照,有找到其他的再補上 (前提當然是若我有想勤勞)。
Jan. 2012 Michael Fassbender
Aug. 2012 Michael Fassbender & Charlize Theron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