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首日發出,僅記錄當月所看的電影,心得則隨心情,若有貼出將作連結,但機率不大......
2012-09-02 Mysterious Skin 神秘肌膚
2012-09-04 Wanted 刺客聯盟
2012-09-04 Tropic Thunder 開麥拉驚魂
2012-09-05 Safe House 狡兔計畫
2012-09-07 21 Jump Street 龍虎少年隊
2012-09-21 Magic Mike 魔力麥可 / 舞棍俱樂部 (令人很想吐槽的譯名)
2012-09-25 Prometheus 普羅米修斯
2012-09-28 Half Nelson 我的左派老師
Friday, August 31, 2012
Friday, August 24, 2012
[電影]《Take 致命傷害》
片名: 《Take 致命傷害》
年份: 2007
類型: 犯罪 / 戲劇
導演: Charles Oliver
編劇: Charles Oliver
演員: Minnie Driver... as Ana Nichols
Jeremy Renner... as Saul Gregor
長度: 98 min
《Take 致命傷害》是部基於推動司法改革目的所拍攝的電影作品。但因為是電影,所以不談其背後的政治目的,只單純聊聊自己看見及感覺到的東西。
電影開頭便是 Jeremy Renner 飾演的 Saul 臨刑的畫面,不得不說左眼失明這設計很棒 ─ 事實上,我覺得他入獄後的造型反較中我意。
故事敘述 Ana 與 Saul 這兩名陌生人的命運如何因一樁過失殺人而有所改變。擔任清潔公司員工的 Ana,因為被診斷出有過動症的兒子被學校轉介至特殊教育單位,龐大費用讓她與擔任中小教老師的先生無力負荷,因此 Ana 得另外找尋兼職以支付這筆龐大費用。家境不好的 Saul 原本是倉庫管理員,為了還債並替父親買藥,他時常偷取客戶存放的東西拿去變賣,但在被老闆抓到並踢出去後,他只好轉向替高利貸擔任車手接接小任務以償還債務。
電影前一個小時, Ana 與 Saul 分別過著各自的生活,各自面對生命中接連而來打擊的同時試圖繼續生活下去,直到他們來到同一間超市。當 Ana 買完東西並填寫求職單時,在另一頭藥局買藥的 Saul 意外發現自己還帶著高利貸商放在車上的手槍。想到自己所欠的那筆龐大債務,一時衝動的 Saul 便持槍搶劫,在射殺警衛後將 Ana 的兒子當成人質帶走,最後因翻車意外害死 Ana 的兒子而被判死刑。
基本上故事以綁架案作時間上的切割點,分別敘述 Ana 與 Saul 兩人在案發前後的生活樣貌。由於導演運用大量意象表現的方式鋪陳兩個角色相遇前的生活,所以就節奏來說是有些沉悶、甚至可說是無聊的,但最後半個鐘頭一口氣收攏所有線索後,整體張力便顯得相當驚人。
得到 Ana 原諒的 Saul 躺在行刑台上接受毒液注射,身下的白色刑台看來就像他對 Father 矢口否決、卻又緊抓不放的宗教慰藉與受害家屬的寬恕。
雖然故事沉悶,但表現手法卻很有趣。Ana 與 Saul 因為搶劫案而交會時,兩人都在第一時間注意到彼此身上的小細節。Ana 身上的清潔女工制服、左無名指上的婚戒、推車裡買給先生的撲克牌; Saul 臉上與手上的傷口、擺在櫃台上的心臟病藥、身上穿的維修工制服... 種種代表他們人生的線索,全都透過冷調畫面呈現出來。「我試著想像妳是誰,以前所過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我試著從一些微小的片段拼出妳整個人生,這讓我感覺自己瞭解妳。」在 Saul 這番話下,所有透過畫面呈現、看似無意義的線索,就像找到自己的位置般組合出兩人各自的生命。
整體來說,依賴畫面呈現的拍攝手法令已經很沉重的故事又更為沉悶,同時有種敘事技巧壓過劇情的偏差感覺。演員表現方面,雖然主角是 Ana 與 Saul 兩人,但 Jeremy Renner 飾演的 Saul 一角卻意外搶眼,儘管電影給予兩個角色的故事比例並未失衡,但 JR 的演技卻將我的注意力全吸引過去,讓我有種他才是真正主角的感覺 ─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腦殘所導致的錯覺 (聳肩)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想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年份: 2007
類型: 犯罪 / 戲劇
導演: Charles Oliver
編劇: Charles Oliver
演員: Minnie Driver... as Ana Nichols
Jeremy Renner... as Saul Gregor
長度: 98 min
《Take 致命傷害》是部基於推動司法改革目的所拍攝的電影作品。但因為是電影,所以不談其背後的政治目的,只單純聊聊自己看見及感覺到的東西。
電影開頭便是 Jeremy Renner 飾演的 Saul 臨刑的畫面,不得不說左眼失明這設計很棒 ─ 事實上,我覺得他入獄後的造型反較中我意。
故事敘述 Ana 與 Saul 這兩名陌生人的命運如何因一樁過失殺人而有所改變。擔任清潔公司員工的 Ana,因為被診斷出有過動症的兒子被學校轉介至特殊教育單位,龐大費用讓她與擔任中小教老師的先生無力負荷,因此 Ana 得另外找尋兼職以支付這筆龐大費用。家境不好的 Saul 原本是倉庫管理員,為了還債並替父親買藥,他時常偷取客戶存放的東西拿去變賣,但在被老闆抓到並踢出去後,他只好轉向替高利貸擔任車手接接小任務以償還債務。
電影前一個小時, Ana 與 Saul 分別過著各自的生活,各自面對生命中接連而來打擊的同時試圖繼續生活下去,直到他們來到同一間超市。當 Ana 買完東西並填寫求職單時,在另一頭藥局買藥的 Saul 意外發現自己還帶著高利貸商放在車上的手槍。想到自己所欠的那筆龐大債務,一時衝動的 Saul 便持槍搶劫,在射殺警衛後將 Ana 的兒子當成人質帶走,最後因翻車意外害死 Ana 的兒子而被判死刑。
基本上故事以綁架案作時間上的切割點,分別敘述 Ana 與 Saul 兩人在案發前後的生活樣貌。由於導演運用大量意象表現的方式鋪陳兩個角色相遇前的生活,所以就節奏來說是有些沉悶、甚至可說是無聊的,但最後半個鐘頭一口氣收攏所有線索後,整體張力便顯得相當驚人。
得到 Ana 原諒的 Saul 躺在行刑台上接受毒液注射,身下的白色刑台看來就像他對 Father 矢口否決、卻又緊抓不放的宗教慰藉與受害家屬的寬恕。
雖然故事沉悶,但表現手法卻很有趣。Ana 與 Saul 因為搶劫案而交會時,兩人都在第一時間注意到彼此身上的小細節。Ana 身上的清潔女工制服、左無名指上的婚戒、推車裡買給先生的撲克牌; Saul 臉上與手上的傷口、擺在櫃台上的心臟病藥、身上穿的維修工制服... 種種代表他們人生的線索,全都透過冷調畫面呈現出來。「我試著想像妳是誰,以前所過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我試著從一些微小的片段拼出妳整個人生,這讓我感覺自己瞭解妳。」在 Saul 這番話下,所有透過畫面呈現、看似無意義的線索,就像找到自己的位置般組合出兩人各自的生命。
整體來說,依賴畫面呈現的拍攝手法令已經很沉重的故事又更為沉悶,同時有種敘事技巧壓過劇情的偏差感覺。演員表現方面,雖然主角是 Ana 與 Saul 兩人,但 Jeremy Renner 飾演的 Saul 一角卻意外搶眼,儘管電影給予兩個角色的故事比例並未失衡,但 JR 的演技卻將我的注意力全吸引過去,讓我有種他才是真正主角的感覺 ─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腦殘所導致的錯覺 (聳肩)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想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Wednesday, August 22, 2012
[消息]Supernaturl S7 即將在台開播
欸 CW 官方照愛發不發的,搞到我已經弄不清這是哪季的宣傳海報了,反正這張我很愛就是 (被車) 因為早就翻牆跑掉還在等 DVD 好補進度,這次就單純轉發消息。
台灣 AXN 將於 9/5 起,每週三晚上九點播映美國超歡樂恐怖影集《Supernatural 超自然檔案》最新一季。而台灣區粉絲自行成立的《Supernatural》社團 "OurSPN @ Taiwan" 也替新一季首播展開部落格串聯活動,至於活動相關辦法與好康詳見活動辦法頁。
最後熱騰騰預告來一發! seven hells, 這季看起來真的好歡樂喔! (來回輾)
Sunday, August 19, 2012
[電影]《Twelve and Holding 迷失的十二歲》
片名: 《Twelve and Holding 迷失的十二歲》
年份: 2005
類型: 戲劇
導演: Michael Cuesta
編劇: Anthony Cipriano
演員: Conor Donovan... as Jacob / Rudy Carges
Jesse Camacho... as Leonard Fisher
Zoe Weizenbaum... as Malee Chuang
Jeremy Renner... as Gus Maitland
長度: 90 min
"Do you know who your kids are?"
佔據整張海報三分之二的灰白平面上,一條怵目驚心的標語就這麼樣的衝進觀者眼底。在看這部電影之前,還很單純的以為這只是部三個死小孩的青春故事,但看完後卻不住為劇情帶來的沉重感所困擾。
外向衝動的雙子哥哥 Rudy,內向懦弱且臉上有胎記的雙子弟弟 Jocob,面臨生理青春期的女孩 Malee,體重過重的胖男孩 Leonard,這四個孩子本是一個小團體,常一起玩在雙胞胎兄弟家庭所擁有的樹林裡。電影一開始,Rudy 為了保護樹林裡的樹屋不被常欺負弟弟的兩個小惡霸砸毀,便和 Leonard 一起半夜躲在樹屋裡準備給小惡霸們好看,沒想到小惡霸竟丟汽油彈,在燒掉樹屋的同時連帶燒死來不及逃出的 Rudy。
整部電影就是在說剩下的三個孩子如何面對這場變故,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改變。與其說這是部有關三個孩子的故事,倒不如說這是個圍繞在三個家庭身上的故事。電影以雙子哥哥 Rudy 的死亡為中心,讓劇情如蜘蛛網般的慢慢延伸開來,藉由三個孩子在事故後的經歷,讓觀眾看他們在 Rudy 死亡後所面對的不同問題。
事件開展方面,雙子弟弟 Jocob 很單純,在報仇之際看著父母如何應對、甚至用領養新弟弟來面對孩子之一的逝世;因家庭觀念導致飲食嚴重偏差的 Leonard 因為摔下樹屋失去味覺,加上學校教練鼓勵他減重以加入球隊,讓他努力減重並改變其他家人的飲食習慣;女孩 Malle 則是愛上在樹林進行建設工程、同時也是母親病人的 Gus。
歷經一番心理掙扎,原本選擇原諒的 Jocob 最後仍因不忍母親的傷心,而殺了被監獄釋放的小惡霸,並把他埋在哥哥死去的樹林中,讓他永眠於工程的地基之下。他也在和母親爭執中發現,母親並非用新弟弟替代哥哥,同時也瞭解母親不會做出兩個選一個這種殘酷的選擇。
Leonard 在差點丟掉小命的瓦斯漏氣意外中,和原差點因飲食習慣而決裂的母親重修舊好,同時告訴母親減重不難,重點在於決心。「只要跑到街道的盡頭就行了。」最後母親接受他的堅持,帶頭讓全家變成吃草的牛。
Gus 在對擔任心理醫生的 Malee 母親坦白無法遺忘的過去的同時,告訴她 Malee 看著他時的表情讓他知道他過去的失誤並不是他的錯,因此擺脫沉重包袱。透過 Gus 的敘述,Malee 母親認知到女兒的失序行為全是因為離婚父母無盡爭吵帶來的寂寞所致,因此決定帶 Malee 去見即將決斷的父親最後一面。
《Twelve and Holding》雖然主題簡單,主角也都是小孩,但給人的感觸挺深切的,孩子並非大人們想像的如此單純或者不會思考,事實上,儘管孩子有時很中二、任性,甚至憤世嫉俗,但仍保有孩子觀看事物的純真角度,令他們思考處世的邏輯與大人相異。鏡頭上,導演很愛用定位鏡頭拍攝同一定點,讓角色自行進入畫面這點很有實驗電影的感覺;同時也超愛用角色特寫,尤其是 Malee 的部分,化妝和勾引時的特寫讓角色情緒更形膨脹。配樂方面也都選得很有味道。整體來說,想是值得推薦一下。
最後私心說一下。我由衷佩服 JR 挑劇本的眼光和表演能力,看了他這麼多作品,記得的卻都是他詮釋過的眾多角色,而不是 Jeremy Renner 這個人。希望他未來的作品也能給人這種感覺。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年份: 2005
類型: 戲劇
導演: Michael Cuesta
編劇: Anthony Cipriano
演員: Conor Donovan... as Jacob / Rudy Carges
Jesse Camacho... as Leonard Fisher
Zoe Weizenbaum... as Malee Chuang
Jeremy Renner... as Gus Maitland
長度: 90 min
"Do you know who your kids are?"
佔據整張海報三分之二的灰白平面上,一條怵目驚心的標語就這麼樣的衝進觀者眼底。在看這部電影之前,還很單純的以為這只是部三個死小孩的青春故事,但看完後卻不住為劇情帶來的沉重感所困擾。
外向衝動的雙子哥哥 Rudy,內向懦弱且臉上有胎記的雙子弟弟 Jocob,面臨生理青春期的女孩 Malee,體重過重的胖男孩 Leonard,這四個孩子本是一個小團體,常一起玩在雙胞胎兄弟家庭所擁有的樹林裡。電影一開始,Rudy 為了保護樹林裡的樹屋不被常欺負弟弟的兩個小惡霸砸毀,便和 Leonard 一起半夜躲在樹屋裡準備給小惡霸們好看,沒想到小惡霸竟丟汽油彈,在燒掉樹屋的同時連帶燒死來不及逃出的 Rudy。
整部電影就是在說剩下的三個孩子如何面對這場變故,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改變。與其說這是部有關三個孩子的故事,倒不如說這是個圍繞在三個家庭身上的故事。電影以雙子哥哥 Rudy 的死亡為中心,讓劇情如蜘蛛網般的慢慢延伸開來,藉由三個孩子在事故後的經歷,讓觀眾看他們在 Rudy 死亡後所面對的不同問題。
事件開展方面,雙子弟弟 Jocob 很單純,在報仇之際看著父母如何應對、甚至用領養新弟弟來面對孩子之一的逝世;因家庭觀念導致飲食嚴重偏差的 Leonard 因為摔下樹屋失去味覺,加上學校教練鼓勵他減重以加入球隊,讓他努力減重並改變其他家人的飲食習慣;女孩 Malle 則是愛上在樹林進行建設工程、同時也是母親病人的 Gus。
歷經一番心理掙扎,原本選擇原諒的 Jocob 最後仍因不忍母親的傷心,而殺了被監獄釋放的小惡霸,並把他埋在哥哥死去的樹林中,讓他永眠於工程的地基之下。他也在和母親爭執中發現,母親並非用新弟弟替代哥哥,同時也瞭解母親不會做出兩個選一個這種殘酷的選擇。
Leonard 在差點丟掉小命的瓦斯漏氣意外中,和原差點因飲食習慣而決裂的母親重修舊好,同時告訴母親減重不難,重點在於決心。「只要跑到街道的盡頭就行了。」最後母親接受他的堅持,帶頭讓全家變成吃草的牛。
Gus 在對擔任心理醫生的 Malee 母親坦白無法遺忘的過去的同時,告訴她 Malee 看著他時的表情讓他知道他過去的失誤並不是他的錯,因此擺脫沉重包袱。透過 Gus 的敘述,Malee 母親認知到女兒的失序行為全是因為離婚父母無盡爭吵帶來的寂寞所致,因此決定帶 Malee 去見即將決斷的父親最後一面。
《Twelve and Holding》雖然主題簡單,主角也都是小孩,但給人的感觸挺深切的,孩子並非大人們想像的如此單純或者不會思考,事實上,儘管孩子有時很中二、任性,甚至憤世嫉俗,但仍保有孩子觀看事物的純真角度,令他們思考處世的邏輯與大人相異。鏡頭上,導演很愛用定位鏡頭拍攝同一定點,讓角色自行進入畫面這點很有實驗電影的感覺;同時也超愛用角色特寫,尤其是 Malee 的部分,化妝和勾引時的特寫讓角色情緒更形膨脹。配樂方面也都選得很有味道。整體來說,想是值得推薦一下。
最後私心說一下。我由衷佩服 JR 挑劇本的眼光和表演能力,看了他這麼多作品,記得的卻都是他詮釋過的眾多角色,而不是 Jeremy Renner 這個人。希望他未來的作品也能給人這種感覺。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Friday, August 17, 2012
[電影]《Neo Ned 愛上耐德》
片名: 《Neo Ned 愛上耐德》
年份: 2005
類型: 戲劇 / 浪漫
導演: Van Fischer
編劇: Tim Boughn
演員: Jeremy Renner... as Ned
Gabrielle Union... as Rachael
長度: 97 min
《Neo Ned》是我看過 Jeremy Renner 參與演出的第十部作品,卻是個人對 JR 作品所作的排行榜的第三名 (前二分別為《The Hurt Locker》與《The Town》)。會這麼說,一方面是自己看電影時一概遺忘劇情介紹的習慣所致,替這次的觀影經驗帶來相當程度的驚喜;另一方面得歸功於好懂卻說了不少東西的劇情,令一向喜愛硬漢電影的我對這部浪漫喜劇給出難得的高評價。
故事敘述主角 Ned 是名加入雅利安兄弟會的新納粹份子,在一次謀殺控告下以精神疾病理由而被送進精神病院,在那裡他認識了因病入院的黑人女性 Rachael。無論外貌或意識形態幾乎是站在對立面的兩人,因為 Ned 的好奇與戲弄而開始有所交會。
面對老愛用種族歧視言語戲弄自己的 Ned ,Rachael 不僅不以為意,甚至看穿披著種族主義外皮的 Ned 其實只是個渴望關注與家庭的大男孩,會加入兄弟會只是為了尋求渴求已久的歸屬感,於是她教導 Ned 如何去真正愛人與恨人,而非藉由膚色來尋找痛恨的對象。相對的,Ned 也查覺 Rachael 對兒時被強暴一事始終無法釋懷,因此將她拉到強暴者面前,以行動告訴 Rachael 擺脫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面對它。
《Neo Ned》藉由 Ned 與 Rachael 兩個角色談論家庭與歸屬感的問題。對於從小父親就入獄的 Ned 來說,他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每個月的探監時間,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和他視為偶像的父親享受天倫之樂,長大後他也帶著父親教給他的種族主義觀念,加入兄弟會以獲得類似家庭的感覺。而 Rachael 雖然有孩子,卻始終受強暴陰影影響,一直無法擁有一個正常家庭。於是他們來到精神病院,在這個平和的環境中尋求他們渴望的那份最近似家庭的歸屬感。
當這兩個外在條件格格不入的人相遇時,自然而然的就被吸引,甚至短暫地組成一個家庭。在兩人因對家庭的理念不同而分手時, Ned 仍執意帶 Rachael 到當年強暴她的男人前,讓她正視自己身陷多年的恐懼。最後當 Rachael 誤殺那名男人時,Ned 只是灑脫一笑,二話不說便替 Rachael 頂罪入獄,讓化解心結的 Rachael 重回正常生活之際,自己也與在獄中的父親重聚,加入另一種不自由、但對 Ned 來說卻是最好的大家庭。
電影中呈現出的眾多價值觀,與其用道德常理判斷,我認為不如用普世倫理觀看更來得準確。當社工詢問 Ned 對兒時父親入獄、寄養家庭帶他去自殺等過往有什麼想法時,他只是聳聳肩,笑著說 "It doesn't. I was just a kid." ─ 事實也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普通的、備受呵護的快樂孩子根本不會想這麼多,為什麼大人總是喜歡強迫小孩說出自己想聽的答案?又或許,是現在的孩子過度成熟,過早進入大人的世界,才會做出連大人都覺得老油條的舉止?至少我是不能理解為何大人老是喜歡讓小孩說出違背他們本意、甚至壓根沒有過想法的回答。
除了劇情,演員表現更是值得一提。 JR 與 Gabrielle Union 兩人的表演讓劇情推演得相當自然且有趣。戲中雖然不免俗的有親吻甚至有性愛鏡頭,但在醞釀恰好的氣氛與合適的配樂之下,這場性愛發展得一點也不突兀,儘管充滿情欲卻毫無一絲情色之感,甚至給人一種溫暖人心的感覺。
最後,得為 JR 的演技給三十秒掌聲 ─ 他將 Ned 這個可愛的話嘮小瘋子詮釋得非常精準!幾乎令人目不轉睛!且這也是他少數沒有領便當的作品,十分值得一看!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年份: 2005
類型: 戲劇 / 浪漫
導演: Van Fischer
編劇: Tim Boughn
演員: Jeremy Renner... as Ned
Gabrielle Union... as Rachael
長度: 97 min
《Neo Ned》是我看過 Jeremy Renner 參與演出的第十部作品,卻是個人對 JR 作品所作的排行榜的第三名 (前二分別為《The Hurt Locker》與《The Town》)。會這麼說,一方面是自己看電影時一概遺忘劇情介紹的習慣所致,替這次的觀影經驗帶來相當程度的驚喜;另一方面得歸功於好懂卻說了不少東西的劇情,令一向喜愛硬漢電影的我對這部浪漫喜劇給出難得的高評價。
被社工制伏的 Ned 躺在地上耍賴死不吃藥。
Ned 送給 Rachael 一張圖畫,落款處寫著 " To Rachael. From your friend Ned."
面對老愛用種族歧視言語戲弄自己的 Ned ,Rachael 不僅不以為意,甚至看穿披著種族主義外皮的 Ned 其實只是個渴望關注與家庭的大男孩,會加入兄弟會只是為了尋求渴求已久的歸屬感,於是她教導 Ned 如何去真正愛人與恨人,而非藉由膚色來尋找痛恨的對象。相對的,Ned 也查覺 Rachael 對兒時被強暴一事始終無法釋懷,因此將她拉到強暴者面前,以行動告訴 Rachael 擺脫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面對它。
當被強制趨出精神病院時,難過的 Ned 不住擁抱一向很照顧他的社工。
《Neo Ned》藉由 Ned 與 Rachael 兩個角色談論家庭與歸屬感的問題。對於從小父親就入獄的 Ned 來說,他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每個月的探監時間,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和他視為偶像的父親享受天倫之樂,長大後他也帶著父親教給他的種族主義觀念,加入兄弟會以獲得類似家庭的感覺。而 Rachael 雖然有孩子,卻始終受強暴陰影影響,一直無法擁有一個正常家庭。於是他們來到精神病院,在這個平和的環境中尋求他們渴望的那份最近似家庭的歸屬感。
兩人在狹窄的小屋中談論著明天的工作以及未來的美好生活。
當這兩個外在條件格格不入的人相遇時,自然而然的就被吸引,甚至短暫地組成一個家庭。在兩人因對家庭的理念不同而分手時, Ned 仍執意帶 Rachael 到當年強暴她的男人前,讓她正視自己身陷多年的恐懼。最後當 Rachael 誤殺那名男人時,Ned 只是灑脫一笑,二話不說便替 Rachael 頂罪入獄,讓化解心結的 Rachael 重回正常生活之際,自己也與在獄中的父親重聚,加入另一種不自由、但對 Ned 來說卻是最好的大家庭。
每月一次的探監是 Ned 小時候最快樂的時光。
電影中呈現出的眾多價值觀,與其用道德常理判斷,我認為不如用普世倫理觀看更來得準確。當社工詢問 Ned 對兒時父親入獄、寄養家庭帶他去自殺等過往有什麼想法時,他只是聳聳肩,笑著說 "It doesn't. I was just a kid." ─ 事實也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普通的、備受呵護的快樂孩子根本不會想這麼多,為什麼大人總是喜歡強迫小孩說出自己想聽的答案?又或許,是現在的孩子過度成熟,過早進入大人的世界,才會做出連大人都覺得老油條的舉止?至少我是不能理解為何大人老是喜歡讓小孩說出違背他們本意、甚至壓根沒有過想法的回答。
這場性愛拍得相當棒,導演給兩人表情許多特寫,令這段的劇情張力直衝進觀眾心底。
除了劇情,演員表現更是值得一提。 JR 與 Gabrielle Union 兩人的表演讓劇情推演得相當自然且有趣。戲中雖然不免俗的有親吻甚至有性愛鏡頭,但在醞釀恰好的氣氛與合適的配樂之下,這場性愛發展得一點也不突兀,儘管充滿情欲卻毫無一絲情色之感,甚至給人一種溫暖人心的感覺。
" Look, I know what I'm doing. We'll be good. You can do it."
在警笛逐漸逼近之際,Ned 溫和地安撫 Rachael,告訴她自己只想要她回家並好好生活。
最後,得為 JR 的演技給三十秒掌聲 ─ 他將 Ned 這個可愛的話嘮小瘋子詮釋得非常精準!幾乎令人目不轉睛!且這也是他少數沒有領便當的作品,十分值得一看!
電影最後 Ned 入獄與父親重聚,並將監獄替代成自己渴望許久的大家庭。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Thursday, August 16, 2012
[電影]《Dahmer 殺人魔達莫》
片名: 《Dahmer 殺人魔達莫》
年份: 2002
類型: 傳記 / 犯罪 / 戲劇
導演: David Jacobson
編劇: David Jacobson
演員: Jeremy Renner... as Jeffery Dahmer
Bruce Davison... as Lionel Dahmer
Artel Great... as Rodney
長度: 101 min
2002 年推出的獨立電影《Dahmer 殺人魔達莫》,改編自史上十大知名殺人魔 Jeffery Dahmer 的生平經歷。電影內容雖然是在敘述一名連續殺人魔的一生,但在 Dahmer 長達數十年的殺人經歷中,導演選擇在 1992 年、即 Dahmer 被捕那年切進,以客觀角度將 Dahmer 最後一次犯案的過程與成長回憶交錯敘述,交代這名殺人魔的一生。
鑒於這部是近期看過精神壓力稍強且很難講清楚的作品 ─ 上一部是《Hunger》吧, I think. ─ 加上是為 Jeremy Renner 才找來看,所以下面就以自我流方式聊觀後感了 (被車)
電影開頭便交代 Jeffery Dahmer 這個人 ─ 這個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白天在巧克力加工廠上班,回家便餵陪伴他的那一缸子鬥魚。當他出門閒逛時,他會以各式各樣的藉口搭訕物色上的目標,讓對方以為他只是想要尋求一夜情的同志,在成功將目標帶回家後,再下藥迷昏對方好上下其手並加以殺害。
整部電影是以現實 / 回憶交錯構成,當 Dahmer 看見某關鍵物時,便會拉出相關回憶,全片共有四段回憶,越後面的時間點越早。
第一段回憶是由 Jeffery 奶奶的置物盒所勾起。在這段回憶裡,點出 Jeffery 與家人失和的問題,在家人的強烈控制欲下, Jeffery 從小就在壓抑無隱私的環境長大。當父親以強硬態度要求他打開置物盒時,其失控咆哮的模樣便可直接推斷是這位不善溝通的父親扭曲了 Jeffery 的個性,讓他成為一個只能透過虐待與屍體才能滿足性慾的性倒錯者。
第二段回憶則導自於他常去的同志酒吧。在滿是男同志的酒吧中,得以放鬆的 Jeffery 恣意尋找上床對象,但為了在床上握有掌控權,他以下迷藥的方式迷昏再強上對方。這個模式持續到被酒保發現他在飲料中下藥為止,被列為禁止往來戶的 Jeffery 為了滿足性慾,才學用搭訕的方式獵取目標。
第三段回憶是全片相當重要的段落。 高中生的 Jeffery 在出外晃蕩時,碰到第一個他真正喜歡的男孩,但對方卻不接受他的性向與拐著彎的告白,於是他憤而用啞鈴敲死對方。為了處理屍體,他勉強冷靜地分屍並丟棄,只留下男孩的頭顱作為紀念,但這些仍無法遏止心底那份真實的情感。
第四段回憶,也是全片結局,高中生就已是酒鬼的 Jeffery 被父親送去醫院做酒精勒戒治療,但他卻選擇翻出醫院圍牆。點出他注定與社會既有體制背道而馳的命運。
整體來說,電影雖然很平實的述說這位連續殺人魔的生平,但台詞卻很有意思。導演充分運用 Jeffery Daher 的同性戀身分,透過台詞詰問觀眾有關性向認同與社會既有體制禁錮的問題。「為什麼這麼確定?因為你以往的經驗,還是你一直被灌輸的概念?」當 Jeffery Dahmer 這麼輕聲詢問那個否定他性向的男孩時,也在詢問觀眾:究竟當前社會灌輸給我們的刻板印象是否正確?而我們是否曾去質疑過這個意識形態上的無形框架?
個人最喜歡的一幕,是 Jeffery 翻出醫院圍牆後,頭也不回地直走向充滿野性的森林深處。雖然這段被擺在電影結局的回憶取代之後 Jeffery 被捕及被獄友殺害等事,但這種不言而喻的感覺卻很有意思。
就拍攝呈現層面來看,《Dahmer》整體頗有《American Psycho 美國殺人魔》的味道,不過劇情上《Dahmer》較偏向性向認同這個議題,與《American Psycho》的物質奴役精神議題還是有點差別。若要論精神壓力,雖然 JR 平穩而有張力的表現不及 Bale 幾近喜劇式的癲狂,但個人感覺這兩部恐怕是相近的。
正經的說完,接下來是個人小吐槽。因為是衝著演員看,所以都吐演員了,請別車我。
1. 由於故事時間點設在 1992 年,因此對於 JR 的金絲框大眼鏡、梳髮紮衣等書呆子樣,我只能用「極具毀滅性」五個字來形容 ─ 這扮相絕對是 JR 的黒歷史!
2. JR 以 31 歲年齡之姿飾演在 31 歲時被捕的 Dahmer,年齡安排這點讓我很想誇獎導演找人找真準,但 31 歲的 JR 詮釋回憶段落中仍是高中生的 Dahmer?Seven Hells!
3. 同性戀的 Dahmer 雖然老找小受當受害者,但 JR 演看起來比受還要受啊根本是偽攻這傢伙!
4. 這時的 JR 仍有嬰兒肥,而在 2005 年的《Neo Ned 愛上耐德》後,他的身體與手臂線條才看起來比較結實,而他接演的電影也越趨硬漢。
5. 這部電影的性暗示還真不少,連征服性極高的男男摔角都用上了。
6. 截圖來幾張
7. 感覺精采片段都剪在預告裡了...... (躺平)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年份: 2002
類型: 傳記 / 犯罪 / 戲劇
導演: David Jacobson
編劇: David Jacobson
演員: Jeremy Renner... as Jeffery Dahmer
Bruce Davison... as Lionel Dahmer
Artel Great... as Rodney
長度: 101 min
2002 年推出的獨立電影《Dahmer 殺人魔達莫》,改編自史上十大知名殺人魔 Jeffery Dahmer 的生平經歷。電影內容雖然是在敘述一名連續殺人魔的一生,但在 Dahmer 長達數十年的殺人經歷中,導演選擇在 1992 年、即 Dahmer 被捕那年切進,以客觀角度將 Dahmer 最後一次犯案的過程與成長回憶交錯敘述,交代這名殺人魔的一生。
鑒於這部是近期看過精神壓力稍強且很難講清楚的作品 ─ 上一部是《Hunger》吧, I think. ─ 加上是為 Jeremy Renner 才找來看,所以下面就以自我流方式聊觀後感了 (被車)
電影開頭便交代 Jeffery Dahmer 這個人 ─ 這個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白天在巧克力加工廠上班,回家便餵陪伴他的那一缸子鬥魚。當他出門閒逛時,他會以各式各樣的藉口搭訕物色上的目標,讓對方以為他只是想要尋求一夜情的同志,在成功將目標帶回家後,再下藥迷昏對方好上下其手並加以殺害。
整部電影是以現實 / 回憶交錯構成,當 Dahmer 看見某關鍵物時,便會拉出相關回憶,全片共有四段回憶,越後面的時間點越早。
第一段回憶是由 Jeffery 奶奶的置物盒所勾起。在這段回憶裡,點出 Jeffery 與家人失和的問題,在家人的強烈控制欲下, Jeffery 從小就在壓抑無隱私的環境長大。當父親以強硬態度要求他打開置物盒時,其失控咆哮的模樣便可直接推斷是這位不善溝通的父親扭曲了 Jeffery 的個性,讓他成為一個只能透過虐待與屍體才能滿足性慾的性倒錯者。
第二段回憶則導自於他常去的同志酒吧。在滿是男同志的酒吧中,得以放鬆的 Jeffery 恣意尋找上床對象,但為了在床上握有掌控權,他以下迷藥的方式迷昏再強上對方。這個模式持續到被酒保發現他在飲料中下藥為止,被列為禁止往來戶的 Jeffery 為了滿足性慾,才學用搭訕的方式獵取目標。
第三段回憶是全片相當重要的段落。 高中生的 Jeffery 在出外晃蕩時,碰到第一個他真正喜歡的男孩,但對方卻不接受他的性向與拐著彎的告白,於是他憤而用啞鈴敲死對方。為了處理屍體,他勉強冷靜地分屍並丟棄,只留下男孩的頭顱作為紀念,但這些仍無法遏止心底那份真實的情感。
第四段回憶,也是全片結局,高中生就已是酒鬼的 Jeffery 被父親送去醫院做酒精勒戒治療,但他卻選擇翻出醫院圍牆。點出他注定與社會既有體制背道而馳的命運。
個人最喜歡的一幕,是 Jeffery 翻出醫院圍牆後,頭也不回地直走向充滿野性的森林深處。雖然這段被擺在電影結局的回憶取代之後 Jeffery 被捕及被獄友殺害等事,但這種不言而喻的感覺卻很有意思。
就拍攝呈現層面來看,《Dahmer》整體頗有《American Psycho 美國殺人魔》的味道,不過劇情上《Dahmer》較偏向性向認同這個議題,與《American Psycho》的物質奴役精神議題還是有點差別。若要論精神壓力,雖然 JR 平穩而有張力的表現不及 Bale 幾近喜劇式的癲狂,但個人感覺這兩部恐怕是相近的。
正經的說完,接下來是個人小吐槽。因為是衝著演員看,所以都吐演員了,請別車我。
1. 由於故事時間點設在 1992 年,因此對於 JR 的金絲框大眼鏡、梳髮紮衣等書呆子樣,我只能用「極具毀滅性」五個字來形容 ─ 這扮相絕對是 JR 的黒歷史!
2. JR 以 31 歲年齡之姿飾演在 31 歲時被捕的 Dahmer,年齡安排這點讓我很想誇獎導演找人找真準,但 31 歲的 JR 詮釋回憶段落中仍是高中生的 Dahmer?Seven Hells!
3. 同性戀的 Dahmer 雖然老找小受當受害者,但 JR 演看起來比受還要受啊根本是偽攻這傢伙!
4. 這時的 JR 仍有嬰兒肥,而在 2005 年的《Neo Ned 愛上耐德》後,他的身體與手臂線條才看起來比較結實,而他接演的電影也越趨硬漢。
5. 這部電影的性暗示還真不少,連征服性極高的男男摔角都用上了。
6. 截圖來幾張
終於瞭解硬漢斑比這綽號怎麼來的了 (翻白眼)
Dahmer 雖然無所不用其極的設法讓自己融入社會或各種正常人所有的社交生活,但他始終以旁觀者的角度,漠然看待周遭的人事物。這種好奇卻又淡漠的態度同樣令人感到詭譎。尼馬分屍後的場面最好血是這麼少啦 (嗜血)
這幕則影射之後警方在 Dahmer 住處搜索到的某具屍體,據說該具屍體的腹部被切開,裡頭的臟器都被 Dahmer 親手掏空。不過倒覺得這幕在刀刃的冰冷美感下,還夾雜著 Dahmer 對情感與性向認同的萬般絕望。7. 感覺精采片段都剪在預告裡了...... (躺平)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Sunday, August 12, 2012
[電影]《The Bourne Legacy 神鬼認證 4》
片名: 《The Bourne Legacy 神鬼認證 4》
年份: 2012
類型: 動作 / 冒險 / 驚悚
導演: Tony Gilroy
編劇: Tony Gilroy, Dan Gilroy
演員: Jeremy Renner... as Aaron Cross
Rachel Weisz... as Dr. Marta Shearing
Edward Norton... as Retired Col. Eric Byer, USAF
長度: 135 min
以下除嚴重爆雷,亦有些微失去理智的狠捏,請斟酌閱讀!
坦白說,由於本身是原著小說與系列電影的忠實粉絲,因此自得知《神鬼認證》打算出續集開始,心情一直都很複雜。一方面是高興這經典諜報動作系列能重展魅力繼續擄獲舊雨新知,一方面卻也害怕新作會搞糟這經典系列。而趕在第一時間觀看完後,當下想法其實很簡單:不難看,卻也如預料中的不如預期。
電影《神鬼認證》系列,改編自美國作家 Robert Ludlum 所創作的同名系列小說。故事敘述一名叫作 Jason Bourne 的失憶男人因為找尋遺失的記憶,在發現他身為中情局殺手的同時揭開培養他成為殺手的計畫「絆腳石」。
電影《The Bourne Identity 神鬼認證》從失憶的 Bourne 尋找身分、到 Bourne 在《The Bourne Supermacy 神鬼疑雲》失去愛人 Mary ,並為贖罪而找尋當初誤殺對象的家人給予道歉、最後在《The Bourne Ultimatum 神鬼認證:最後通牒》單槍匹馬搗毀整個絆腳石計畫。
儘管電影花了三集才講完一個殺手養成計畫,但編劇藉由 Jason Bourne 對失憶的痛苦、誤殺的內疚感,以及為打破中情局脫軌了的愛國理念以實踐道德上的正義,完整記錄 Jason Bourne 對「殺手」身分的內心掙扎與各種對應行動,同時於各集細膩鋪陳劇情,最後在第三集呵成一氣地收攏起來。轉折細膩精采的劇情、角色詮釋到位的演員、導出獨有風格的導演,由此結合而成的強力三角,為《神鬼認證》三部曲奠定當代經典諜報電影的地位。
而系列第四集《The Bourne Legacy》的故事,發生在《The Bourne Ultimatum》的平行時序 ─ 即 Jason Bourne 與 Aaron Cross 兩人同時出事。電影前半段透過大量交錯畫面,向觀眾解釋 Bourne 的揭密行動宛如燎原之火,除燒掉 CIA 堅守的絆腳石與黑薔薇計畫外,亦直接影響到其他不可公諸於世的人員養成計畫,而這些計畫全來自於比 CIA 等機關擁有更高權限的政府官員 Eric Byer。 Byer 為避免其他計畫受絆腳石被毀而曝光,下令銷毀所有運行中的計畫,計畫中的人員也一律予以抹除。因此身為「成果計畫」受試者之一的 Aaron Cross ,得想辦法在接連不斷的追殺行動中,與負責計畫的實驗人員 Marta Shearing 一同逃出生天。
儘管三部曲擁有很好的評價,但第四集卻面臨許多問題。故事方面,從主角 Jason Bourne 換成 Aaron Cross、從絆腳石擴大至其他獨立計畫、從 CIA 波及至其他機關甚至政府高層;現實方面,從演員 Matt Damon 更換成 Jeremy Renner、導演從 Paul Greengrass 更換成原本待在編劇位置的 Tony Gilroy... 但,只要故事說得好,這些問題可以都不是問題。雖然以上都是我在觀看電影前所擔心的重點,但實際觀看過後,我認為這部續集電影最大的問題完全在於劇情,其他的倒不成問題。
從編劇升上導演位置的 Tony Gilroy,在續集中透過前三集建立的世界觀,將故事拓展至「絆腳石以外的政府計畫」。針對這點,個人認為這安排是妥當的,畢竟 Bourne 系列的確擁有向外延伸開展的潛力。但問題就出在這張網一開始就灑得太大,卻又礙於時間限制,而無法像前三集只單談一個計畫般的去細膩收攏劇情,因而給觀眾一種像是菜只吃了一半的空洞感覺。
野心過大的劇本同時也影響了這集劇情的緊湊度。許多地方邏輯鬆散、說服力薄弱到不行。像是必須持續用藥才能維持探員能力?這點實在圓得太牽強,直接說改造人不就好了。而已摧毀所有計畫的高層又在電影後半段派出另一計畫的殺手追殺 Aaron?這個矛盾似乎說不太過去。
種種劇情與邏輯上的自相矛盾,令這集彷彿只是拉出未來續集框架的踏腳石。事實上,當坐在戲院發現一向腦袋放空專心看劇情的自己竟有時間邊看邊回想前三集的內容時,當下感覺實在複雜到幾乎難以言喻。
角色部分,演員表現基本上沒什麼好挑的。不過劇本這麼樣寫,讓我只看見兩個為時局所困的小笨蛋在網裡橫衝直撞。
Jeremy Renner 飾演的殺手 Aaron Cross 是成果計畫的受試者之一,他個性好強、些許輕浮,而且與 Bourne 同樣能打。很喜歡肥啾在動作戲與飆車的部分,更愛他與 Marta 對談時流露的那種「全世界只剩對方可依靠」的感覺。而成果計畫在情感控制有所缺陷的部分,肥啾也透過與 Marta 的互動,表現出 Aaron Cross 仍擁有藥劑無法抹除的正常情感。
Rachel Weisz 飾演的博士 Marta Shearing 是負責成果計畫的實驗人員,成天躲在象牙塔埋頭研究的她從頭到尾都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被追殺,但仍鼓起勇氣面對不斷逼近的威脅,甚至出手幫助同樣對自身處境困惑的 Aaron。Rachel Weisz 雖被眾多影評說是花瓶,但我認為她的表現夠帶種,也將困惑害怕的 Marta 詮釋得很到位,表現一點也不輸肥啾。
至於 Edward Norton 飾演的 Eric Byer ,還是查過資料才知道他的名字與職稱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於 Byer 這個角色,電影只給出他是所有培養計畫的統籌與推動者的線索。由於他所建立的計畫皆以發包方式分配給如 CIA 等獨立秘密機關實行,因此推斷他的權力與位置實是遠高於 CIA 。不過因 Norton 沒什麼戲份,因此對於這角色的底細也僅限推斷而知。題外話,雜誌對這角色說明得比電影還清楚是怎麼回事?
該圍剿的都剿完了 (被車),剩下的就是幾個小吐槽點。
1. Aaron 在電影前半段拚死拚活只為找能夠增強智力的藥,而他的理由竟然是因為他加入計畫前的智商低於從軍水平,讓他不惜代價也要找到要變聰明... 你知不知道這樣想更像小笨蛋啊你這小笨蛋!!! (爆走)
2. Aaron 告訴偶遇的另一個受試者,他已經被狼群追了好幾天,而對方竟涼涼的回他「牠們應該不認為你是人吧。」gosh, 就連狼群也覺得肥鳥很好吃 (誤)
3. Norton 以雨中跑步之姿出場,當下不禁擔心起他所剩不多的髮量和那看似孱弱多病的外表。
4. Aaron 被刮皮抽血還硬要跟 Marta 調情,這台小發電機真是......
5. Aaron, 你的護照照片根本是直接從 IMF (MI4) 中幹來的吧?
但看完後也不得不承認,《The Bourne Legacy》令我有些失望。雖然整體來說不難看,但劇情完全不若前三集來得有張力,甚至差點掉入我所界定的爆米花電影範疇中。而事後思考,這集劇情如此安排,第五集勢必是拍定了,甚至有可能得找回 Matt Damon 再次詮釋 Jason Bourne,與 Aaron Cross 等其他倖存殺手一同擊潰 Byer 所帶領的政府機關。
最後是令人雀躍的電影主題曲。不知道是要踢 Moby 大叔屁股,還是拍拍他的光頭 say "Good Job!",總之《The Bourne Legacy》主題曲再次由他操刀,將三部曲原主題曲 "Extreme Ways" 重新 remix 再播音。這麼久的作品還能混得這麼好聽, Moby 叔你神啊!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年份: 2012
類型: 動作 / 冒險 / 驚悚
導演: Tony Gilroy
編劇: Tony Gilroy, Dan Gilroy
演員: Jeremy Renner... as Aaron Cross
Rachel Weisz... as Dr. Marta Shearing
Edward Norton... as Retired Col. Eric Byer, USAF
長度: 135 min
以下除嚴重爆雷,亦有些微失去理智的狠捏,請斟酌閱讀!
坦白說,由於本身是原著小說與系列電影的忠實粉絲,因此自得知《神鬼認證》打算出續集開始,心情一直都很複雜。一方面是高興這經典諜報動作系列能重展魅力繼續擄獲舊雨新知,一方面卻也害怕新作會搞糟這經典系列。而趕在第一時間觀看完後,當下想法其實很簡單:不難看,卻也如預料中的不如預期。
電影《神鬼認證》系列,改編自美國作家 Robert Ludlum 所創作的同名系列小說。故事敘述一名叫作 Jason Bourne 的失憶男人因為找尋遺失的記憶,在發現他身為中情局殺手的同時揭開培養他成為殺手的計畫「絆腳石」。
電影《The Bourne Identity 神鬼認證》從失憶的 Bourne 尋找身分、到 Bourne 在《The Bourne Supermacy 神鬼疑雲》失去愛人 Mary ,並為贖罪而找尋當初誤殺對象的家人給予道歉、最後在《The Bourne Ultimatum 神鬼認證:最後通牒》單槍匹馬搗毀整個絆腳石計畫。
儘管電影花了三集才講完一個殺手養成計畫,但編劇藉由 Jason Bourne 對失憶的痛苦、誤殺的內疚感,以及為打破中情局脫軌了的愛國理念以實踐道德上的正義,完整記錄 Jason Bourne 對「殺手」身分的內心掙扎與各種對應行動,同時於各集細膩鋪陳劇情,最後在第三集呵成一氣地收攏起來。轉折細膩精采的劇情、角色詮釋到位的演員、導出獨有風格的導演,由此結合而成的強力三角,為《神鬼認證》三部曲奠定當代經典諜報電影的地位。
而系列第四集《The Bourne Legacy》的故事,發生在《The Bourne Ultimatum》的平行時序 ─ 即 Jason Bourne 與 Aaron Cross 兩人同時出事。電影前半段透過大量交錯畫面,向觀眾解釋 Bourne 的揭密行動宛如燎原之火,除燒掉 CIA 堅守的絆腳石與黑薔薇計畫外,亦直接影響到其他不可公諸於世的人員養成計畫,而這些計畫全來自於比 CIA 等機關擁有更高權限的政府官員 Eric Byer。 Byer 為避免其他計畫受絆腳石被毀而曝光,下令銷毀所有運行中的計畫,計畫中的人員也一律予以抹除。因此身為「成果計畫」受試者之一的 Aaron Cross ,得想辦法在接連不斷的追殺行動中,與負責計畫的實驗人員 Marta Shearing 一同逃出生天。
儘管三部曲擁有很好的評價,但第四集卻面臨許多問題。故事方面,從主角 Jason Bourne 換成 Aaron Cross、從絆腳石擴大至其他獨立計畫、從 CIA 波及至其他機關甚至政府高層;現實方面,從演員 Matt Damon 更換成 Jeremy Renner、導演從 Paul Greengrass 更換成原本待在編劇位置的 Tony Gilroy... 但,只要故事說得好,這些問題可以都不是問題。雖然以上都是我在觀看電影前所擔心的重點,但實際觀看過後,我認為這部續集電影最大的問題完全在於劇情,其他的倒不成問題。
從編劇升上導演位置的 Tony Gilroy,在續集中透過前三集建立的世界觀,將故事拓展至「絆腳石以外的政府計畫」。針對這點,個人認為這安排是妥當的,畢竟 Bourne 系列的確擁有向外延伸開展的潛力。但問題就出在這張網一開始就灑得太大,卻又礙於時間限制,而無法像前三集只單談一個計畫般的去細膩收攏劇情,因而給觀眾一種像是菜只吃了一半的空洞感覺。
野心過大的劇本同時也影響了這集劇情的緊湊度。許多地方邏輯鬆散、說服力薄弱到不行。像是必須持續用藥才能維持探員能力?這點實在圓得太牽強,直接說改造人不就好了。而已摧毀所有計畫的高層又在電影後半段派出另一計畫的殺手追殺 Aaron?這個矛盾似乎說不太過去。
種種劇情與邏輯上的自相矛盾,令這集彷彿只是拉出未來續集框架的踏腳石。事實上,當坐在戲院發現一向腦袋放空專心看劇情的自己竟有時間邊看邊回想前三集的內容時,當下感覺實在複雜到幾乎難以言喻。
角色部分,演員表現基本上沒什麼好挑的。不過劇本這麼樣寫,讓我只看見兩個為時局所困的小笨蛋在網裡橫衝直撞。
Jeremy Renner 飾演的殺手 Aaron Cross 是成果計畫的受試者之一,他個性好強、些許輕浮,而且與 Bourne 同樣能打。很喜歡肥啾在動作戲與飆車的部分,更愛他與 Marta 對談時流露的那種「全世界只剩對方可依靠」的感覺。而成果計畫在情感控制有所缺陷的部分,肥啾也透過與 Marta 的互動,表現出 Aaron Cross 仍擁有藥劑無法抹除的正常情感。
Rachel Weisz 飾演的博士 Marta Shearing 是負責成果計畫的實驗人員,成天躲在象牙塔埋頭研究的她從頭到尾都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被追殺,但仍鼓起勇氣面對不斷逼近的威脅,甚至出手幫助同樣對自身處境困惑的 Aaron。Rachel Weisz 雖被眾多影評說是花瓶,但我認為她的表現夠帶種,也將困惑害怕的 Marta 詮釋得很到位,表現一點也不輸肥啾。
至於 Edward Norton 飾演的 Eric Byer ,還是查過資料才知道他的名字與職稱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於 Byer 這個角色,電影只給出他是所有培養計畫的統籌與推動者的線索。由於他所建立的計畫皆以發包方式分配給如 CIA 等獨立秘密機關實行,因此推斷他的權力與位置實是遠高於 CIA 。不過因 Norton 沒什麼戲份,因此對於這角色的底細也僅限推斷而知。題外話,雜誌對這角色說明得比電影還清楚是怎麼回事?
該圍剿的都剿完了 (被車),剩下的就是幾個小吐槽點。
1. Aaron 在電影前半段拚死拚活只為找能夠增強智力的藥,而他的理由竟然是因為他加入計畫前的智商低於從軍水平,讓他不惜代價也要找到要變聰明... 你知不知道這樣想更像小笨蛋啊你這小笨蛋!!! (爆走)
2. Aaron 告訴偶遇的另一個受試者,他已經被狼群追了好幾天,而對方竟涼涼的回他「牠們應該不認為你是人吧。」gosh, 就連狼群也覺得肥鳥很好吃 (誤)
3. Norton 以雨中跑步之姿出場,當下不禁擔心起他所剩不多的髮量和那看似孱弱多病的外表。
4. Aaron 被刮皮抽血還硬要跟 Marta 調情,這台小發電機真是......
5. Aaron, 你的護照照片根本是直接從 IMF (MI4) 中幹來的吧?
坦白說,在看電影前的確對這部續集寄予很高的期望。不僅因為 Bourne 系列在我心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量,它也是我對改編作品 ─ 無論小說、漫畫或是原版電影 ─ 仍保有「還是有改編得很好的作品」的想法。天知道這幾年踩了多少改編到很難看的作品?
但看完後也不得不承認,《The Bourne Legacy》令我有些失望。雖然整體來說不難看,但劇情完全不若前三集來得有張力,甚至差點掉入我所界定的爆米花電影範疇中。而事後思考,這集劇情如此安排,第五集勢必是拍定了,甚至有可能得找回 Matt Damon 再次詮釋 Jason Bourne,與 Aaron Cross 等其他倖存殺手一同擊潰 Byer 所帶領的政府機關。
最後是令人雀躍的電影主題曲。不知道是要踢 Moby 大叔屁股,還是拍拍他的光頭 say "Good Job!",總之《The Bourne Legacy》主題曲再次由他操刀,將三部曲原主題曲 "Extreme Ways" 重新 remix 再播音。這麼久的作品還能混得這麼好聽, Moby 叔你神啊!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Thursday, August 9, 2012
[雜誌]Jeremy Renner "Empire"
直到這篇才發現竟然沒有弄「Magazine」這個分類......
斑比硬漢 Jeremy Renner 以《The Bourne Legacy 神鬼認證 4》登上 "Empire" 帝國雜誌八月號封面。以下為該期雜誌封面、照片與訪談內容,重覆放上的第二張為大圖。
因來源紛雜,有疑問請洽詢辜狗大神。
訂戶版封面 (就特殊封面啦!)
普版封面
"Dude, the length of time I spent considering Bourne was less time than this conversation."
JR 你這回答會不會太帥了啊!(爆走)
再補上兩張帝國雜誌四月號關於神鬼認證 4 的介紹頁,好期待肥揪從天而降踩人的英姿 (被車)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