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2012
類型: 動作 / 冒險 / 驚悚
導演: Tony Gilroy
編劇: Tony Gilroy, Dan Gilroy
演員: Jeremy Renner... as Aaron Cross
Rachel Weisz... as Dr. Marta Shearing
Edward Norton... as Retired Col. Eric Byer, USAF
長度: 135 min
以下除嚴重爆雷,亦有些微失去理智的狠捏,請斟酌閱讀!
坦白說,由於本身是原著小說與系列電影的忠實粉絲,因此自得知《神鬼認證》打算出續集開始,心情一直都很複雜。一方面是高興這經典諜報動作系列能重展魅力繼續擄獲舊雨新知,一方面卻也害怕新作會搞糟這經典系列。而趕在第一時間觀看完後,當下想法其實很簡單:不難看,卻也如預料中的不如預期。
電影《神鬼認證》系列,改編自美國作家 Robert Ludlum 所創作的同名系列小說。故事敘述一名叫作 Jason Bourne 的失憶男人因為找尋遺失的記憶,在發現他身為中情局殺手的同時揭開培養他成為殺手的計畫「絆腳石」。
電影《The Bourne Identity 神鬼認證》從失憶的 Bourne 尋找身分、到 Bourne 在《The Bourne Supermacy 神鬼疑雲》失去愛人 Mary ,並為贖罪而找尋當初誤殺對象的家人給予道歉、最後在《The Bourne Ultimatum 神鬼認證:最後通牒》單槍匹馬搗毀整個絆腳石計畫。
儘管電影花了三集才講完一個殺手養成計畫,但編劇藉由 Jason Bourne 對失憶的痛苦、誤殺的內疚感,以及為打破中情局脫軌了的愛國理念以實踐道德上的正義,完整記錄 Jason Bourne 對「殺手」身分的內心掙扎與各種對應行動,同時於各集細膩鋪陳劇情,最後在第三集呵成一氣地收攏起來。轉折細膩精采的劇情、角色詮釋到位的演員、導出獨有風格的導演,由此結合而成的強力三角,為《神鬼認證》三部曲奠定當代經典諜報電影的地位。
而系列第四集《The Bourne Legacy》的故事,發生在《The Bourne Ultimatum》的平行時序 ─ 即 Jason Bourne 與 Aaron Cross 兩人同時出事。電影前半段透過大量交錯畫面,向觀眾解釋 Bourne 的揭密行動宛如燎原之火,除燒掉 CIA 堅守的絆腳石與黑薔薇計畫外,亦直接影響到其他不可公諸於世的人員養成計畫,而這些計畫全來自於比 CIA 等機關擁有更高權限的政府官員 Eric Byer。 Byer 為避免其他計畫受絆腳石被毀而曝光,下令銷毀所有運行中的計畫,計畫中的人員也一律予以抹除。因此身為「成果計畫」受試者之一的 Aaron Cross ,得想辦法在接連不斷的追殺行動中,與負責計畫的實驗人員 Marta Shearing 一同逃出生天。
儘管三部曲擁有很好的評價,但第四集卻面臨許多問題。故事方面,從主角 Jason Bourne 換成 Aaron Cross、從絆腳石擴大至其他獨立計畫、從 CIA 波及至其他機關甚至政府高層;現實方面,從演員 Matt Damon 更換成 Jeremy Renner、導演從 Paul Greengrass 更換成原本待在編劇位置的 Tony Gilroy... 但,只要故事說得好,這些問題可以都不是問題。雖然以上都是我在觀看電影前所擔心的重點,但實際觀看過後,我認為這部續集電影最大的問題完全在於劇情,其他的倒不成問題。
從編劇升上導演位置的 Tony Gilroy,在續集中透過前三集建立的世界觀,將故事拓展至「絆腳石以外的政府計畫」。針對這點,個人認為這安排是妥當的,畢竟 Bourne 系列的確擁有向外延伸開展的潛力。但問題就出在這張網一開始就灑得太大,卻又礙於時間限制,而無法像前三集只單談一個計畫般的去細膩收攏劇情,因而給觀眾一種像是菜只吃了一半的空洞感覺。
野心過大的劇本同時也影響了這集劇情的緊湊度。許多地方邏輯鬆散、說服力薄弱到不行。像是必須持續用藥才能維持探員能力?這點實在圓得太牽強,直接說改造人不就好了。而已摧毀所有計畫的高層又在電影後半段派出另一計畫的殺手追殺 Aaron?這個矛盾似乎說不太過去。
種種劇情與邏輯上的自相矛盾,令這集彷彿只是拉出未來續集框架的踏腳石。事實上,當坐在戲院發現一向腦袋放空專心看劇情的自己竟有時間邊看邊回想前三集的內容時,當下感覺實在複雜到幾乎難以言喻。
角色部分,演員表現基本上沒什麼好挑的。不過劇本這麼樣寫,讓我只看見兩個為時局所困的小笨蛋在網裡橫衝直撞。
Jeremy Renner 飾演的殺手 Aaron Cross 是成果計畫的受試者之一,他個性好強、些許輕浮,而且與 Bourne 同樣能打。很喜歡肥啾在動作戲與飆車的部分,更愛他與 Marta 對談時流露的那種「全世界只剩對方可依靠」的感覺。而成果計畫在情感控制有所缺陷的部分,肥啾也透過與 Marta 的互動,表現出 Aaron Cross 仍擁有藥劑無法抹除的正常情感。
Rachel Weisz 飾演的博士 Marta Shearing 是負責成果計畫的實驗人員,成天躲在象牙塔埋頭研究的她從頭到尾都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被追殺,但仍鼓起勇氣面對不斷逼近的威脅,甚至出手幫助同樣對自身處境困惑的 Aaron。Rachel Weisz 雖被眾多影評說是花瓶,但我認為她的表現夠帶種,也將困惑害怕的 Marta 詮釋得很到位,表現一點也不輸肥啾。
至於 Edward Norton 飾演的 Eric Byer ,還是查過資料才知道他的名字與職稱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於 Byer 這個角色,電影只給出他是所有培養計畫的統籌與推動者的線索。由於他所建立的計畫皆以發包方式分配給如 CIA 等獨立秘密機關實行,因此推斷他的權力與位置實是遠高於 CIA 。不過因 Norton 沒什麼戲份,因此對於這角色的底細也僅限推斷而知。題外話,雜誌對這角色說明得比電影還清楚是怎麼回事?
該圍剿的都剿完了 (被車),剩下的就是幾個小吐槽點。
1. Aaron 在電影前半段拚死拚活只為找能夠增強智力的藥,而他的理由竟然是因為他加入計畫前的智商低於從軍水平,讓他不惜代價也要找到要變聰明... 你知不知道這樣想更像小笨蛋啊你這小笨蛋!!! (爆走)
2. Aaron 告訴偶遇的另一個受試者,他已經被狼群追了好幾天,而對方竟涼涼的回他「牠們應該不認為你是人吧。」gosh, 就連狼群也覺得肥鳥很好吃 (誤)
3. Norton 以雨中跑步之姿出場,當下不禁擔心起他所剩不多的髮量和那看似孱弱多病的外表。
4. Aaron 被刮皮抽血還硬要跟 Marta 調情,這台小發電機真是......
5. Aaron, 你的護照照片根本是直接從 IMF (MI4) 中幹來的吧?
坦白說,在看電影前的確對這部續集寄予很高的期望。不僅因為 Bourne 系列在我心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量,它也是我對改編作品 ─ 無論小說、漫畫或是原版電影 ─ 仍保有「還是有改編得很好的作品」的想法。天知道這幾年踩了多少改編到很難看的作品?
但看完後也不得不承認,《The Bourne Legacy》令我有些失望。雖然整體來說不難看,但劇情完全不若前三集來得有張力,甚至差點掉入我所界定的爆米花電影範疇中。而事後思考,這集劇情如此安排,第五集勢必是拍定了,甚至有可能得找回 Matt Damon 再次詮釋 Jason Bourne,與 Aaron Cross 等其他倖存殺手一同擊潰 Byer 所帶領的政府機關。
最後是令人雀躍的電影主題曲。不知道是要踢 Moby 大叔屁股,還是拍拍他的光頭 say "Good Job!",總之《The Bourne Legacy》主題曲再次由他操刀,將三部曲原主題曲 "Extreme Ways" 重新 remix 再播音。這麼久的作品還能混得這麼好聽, Moby 叔你神啊!
p.s. 我不是影評,只是一個看完電影便忍不住寫些東西的電視兒童 :P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